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中孚」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吉中孚
 +
| 图像    = 
 +
[[File:吉中孚4a.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360]]]
 +
| 图像说明 =   吉中孚 |center
 +
| 出生日期 = 不详
 +
| 出生地点 =   鄱阳(今江西鄱阳县)
 +
| 逝世日期 = 不详
 +
| 朝代    =   唐朝
 +
}}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概述图片来源:《惇裕堂吉氏宗谱·中孚公遗像》)
+
== 史料记载 ==
 
 
快速导航
 
 
 
关系表
 
 
 
本名= 吉中孚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鄱阳(今江西鄱阳县)
 
 
 
去世时间= 不详
 
 
 
字号 =不详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不详
 
 
 
 
 
 
 
1史料记载
 
 
 
2籍贯考辨
 
 
 
3生平事迹
 
 
 
4生卒年及字
 
 
 
5诗苑佳偶
 
 
 
6吉中孚妻
 
 
 
== 1 史料记载 ==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据《重修山阳县志》载:“吉中孚少为道士,后登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与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俱以诗名,号大历十才子。贞元初,知制诰,与陆贽、韦执谊、吴通元等同视草,官至户部侍郎。妻张氏,亦工诗。”所记甚简,且语焉不详。兹据史籍所载,对其字、籍贯、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作如下探讨。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据《重修山阳县志》载:“吉中孚少为道士,后登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与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俱以诗名,号大历十才子。贞元初,知制诰,与陆贽、韦执谊、吴通元等同视草,官至户部侍郎。妻张氏,亦工诗。”所记甚简,且语焉不详。兹据史籍所载,对其字、籍贯、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作如下探讨。
  
== 2 籍贯考辨 ==
+
== 籍贯考辨 ==
  
 
 《全唐诗》卷295吉中孚名下注为鄱阳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在吉中孚辞条中说系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前者为《旧唐书》卷163“卢简辞附”所证实。其曰:卢简辞“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在卢纶的悲旧诗中亦有“因浮襄江流,远寄鄱阳城。鄱阳富学徒,诮我戆无营”之句。然而,卢纶也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中道出了吉中孚与淮安的渊源。他在诗题下'注日:“中孚自仙宫入仕。”唐代楚州(今淮安区)的道观除太清观外,所谓“仙宫”只有紫霄宫,无庸置疑,中孚曾为紫霄宫的道长。他此次是官拜校书郎数载之后归楚州旧山养病的。故卢纶咏他“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李端却说他“吟诗开旧帙,带绶上荒坛。因病求归易,沾恩更隐难。”由此可以看出,吉中孚系鄱阳人,少时家贫,出家为道士,随师来楚州,在紫霄宫修炼,后为仙宫住持。从他被卢纶、李端和司空曙等人所咏的诗中反映出,入仕后,曾多次回归楚州休养。
 
 《全唐诗》卷295吉中孚名下注为鄱阳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在吉中孚辞条中说系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前者为《旧唐书》卷163“卢简辞附”所证实。其曰:卢简辞“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在卢纶的悲旧诗中亦有“因浮襄江流,远寄鄱阳城。鄱阳富学徒,诮我戆无营”之句。然而,卢纶也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中道出了吉中孚与淮安的渊源。他在诗题下'注日:“中孚自仙宫入仕。”唐代楚州(今淮安区)的道观除太清观外,所谓“仙宫”只有紫霄宫,无庸置疑,中孚曾为紫霄宫的道长。他此次是官拜校书郎数载之后归楚州旧山养病的。故卢纶咏他“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李端却说他“吟诗开旧帙,带绶上荒坛。因病求归易,沾恩更隐难。”由此可以看出,吉中孚系鄱阳人,少时家贫,出家为道士,随师来楚州,在紫霄宫修炼,后为仙宫住持。从他被卢纶、李端和司空曙等人所咏的诗中反映出,入仕后,曾多次回归楚州休养。
  
== 3 生平事迹 ==
+
== 生平事迹 ==
  
 
 在唐代,一个道士能够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内外大臣举荐,得到皇上赏识才行。大历初,吉中孚还俗,以道从儒,成为宰相元载府上的嘉宾。由于“元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载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中写道:“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称诗伯。”在另一首诗中他又说:“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年少奉亲皆愿达,敢将心事向玄成。”中孚受元载的举荐保奏,征拜为校书郎。与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同游于驸马郭暧之门。大历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学宏辞科,一说中书判提萃科。大历十二年,元载以罪诛,因中孚与元载仅系道友诗文之交,并未参与其“侈僭无度,排斥忠良”之举,故未受株连坐累。中孚“贞元初,知制诰,与陆贽、韦执谊、吴通元等同视草。”此说始见于《旧唐书·吴通元传》卷190下,是专对吴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诰是在贞元前,先于吴通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吉中孚于“建中元年(780)为万年尉,迁司封郎中、知制诰。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学士,六月改谏议大夫。”吉、陆、韦、吴都曾充翰林学士,贞元初四人同视草。史载:陆贽长于制诰政论,世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韦执谊亦富词藻,而吴通元以文思敏睿为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笔,无不慊然。”中孚与陆贽等同视草,足见其不仅以诗闻名,而且也是撰拟诏旨的能手。他于文雅之余,亦善理财。“贞元二年(786)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即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与夏、秋两税事务。这与上述“贞元中,吉中孚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典邦赋”是一致的。在此期间,他曾权判吏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不久,卒于京都。
 
 在唐代,一个道士能够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内外大臣举荐,得到皇上赏识才行。大历初,吉中孚还俗,以道从儒,成为宰相元载府上的嘉宾。由于“元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载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中写道:“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满堂归道师,众口称诗伯。”在另一首诗中他又说:“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年少奉亲皆愿达,敢将心事向玄成。”中孚受元载的举荐保奏,征拜为校书郎。与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同游于驸马郭暧之门。大历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学宏辞科,一说中书判提萃科。大历十二年,元载以罪诛,因中孚与元载仅系道友诗文之交,并未参与其“侈僭无度,排斥忠良”之举,故未受株连坐累。中孚“贞元初,知制诰,与陆贽、韦执谊、吴通元等同视草。”此说始见于《旧唐书·吴通元传》卷190下,是专对吴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诰是在贞元前,先于吴通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吉中孚于“建中元年(780)为万年尉,迁司封郎中、知制诰。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学士,六月改谏议大夫。”吉、陆、韦、吴都曾充翰林学士,贞元初四人同视草。史载:陆贽长于制诰政论,世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韦执谊亦富词藻,而吴通元以文思敏睿为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笔,无不慊然。”中孚与陆贽等同视草,足见其不仅以诗闻名,而且也是撰拟诏旨的能手。他于文雅之余,亦善理财。“贞元二年(786)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即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与夏、秋两税事务。这与上述“贞元中,吉中孚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典邦赋”是一致的。在此期间,他曾权判吏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不久,卒于京都。
  
== 4 生卒年及字 ==
+
== 生卒年及字 ==
  
 
 由于新旧唐书都未予吉中孚立传,以致后世凡介绍其人都无字,并说生卒年不详。其实,据《旧唐书》“卢简辞附”所载:“贞元中,吉中孚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约卒于何时。唐德宗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贞元中大致为公元795年前后,此时中孚荐纶于朝,偏偏碰上卢纶父或母逝世,须在家服丧三年。而在此期间,他本人亦谢世。故吉中孚约卒于公元798年。他于唐代宗大历初年还俗,征拜为校书郎,约为25岁左右,故他约生于公元740年。史书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书东归》中吟道:“少年芸阁吏,罢值暂归休。独与亲知别,行逢几海秋。听猿看楚岫,随雁到吴洲。处处园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说;“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可见“子猷”是实指中孚,即其字也。
 
 由于新旧唐书都未予吉中孚立传,以致后世凡介绍其人都无字,并说生卒年不详。其实,据《旧唐书》“卢简辞附”所载:“贞元中,吉中孚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约卒于何时。唐德宗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贞元中大致为公元795年前后,此时中孚荐纶于朝,偏偏碰上卢纶父或母逝世,须在家服丧三年。而在此期间,他本人亦谢世。故吉中孚约卒于公元798年。他于唐代宗大历初年还俗,征拜为校书郎,约为25岁左右,故他约生于公元740年。史书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书东归》中吟道:“少年芸阁吏,罢值暂归休。独与亲知别,行逢几海秋。听猿看楚岫,随雁到吴洲。处处园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说;“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可见“子猷”是实指中孚,即其字也。
  
== 5 诗苑佳偶 ==
+
== 诗苑佳偶 ==
  
 
 《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吉中孚诗》一卷,已散失。仅存诗一首,兹录于下:
 
 《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吉中孚诗》一卷,已散失。仅存诗一首,兹录于下:
行 62: 行 35: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二年,新罗王宪英卒,国人立其子乾运为王。仍遣其大臣金隐居奉表入朝,贡方物,请加册命。明年,上遣仓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归崇敬持节赍册书往吊册之。以乾运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文学史历来评论“大历十才子”的诗风为华美典雅,轻酬浅唱。从吉中孚的这首律诗看来,不仅格律规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咏颂了汉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国与新罗(今韩国)的友好往来。卢纶在悲旧诗中称他“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掌赋若吹籁,司言如建瓴。”绝非虚妄。吉中孚仪表非凡,器宇轩昂,仙风道骨,被誉为“才子神骨清,虚疏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应献鮓,家近守渔官”的诗句相称。孟宗系古之孝子,流传哭竹生笋的故事。唐代诗人辈出,若银河灿烂,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长于诗赋者却寥寥无几。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二年,新罗王宪英卒,国人立其子乾运为王。仍遣其大臣金隐居奉表入朝,贡方物,请加册命。明年,上遣仓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归崇敬持节赍册书往吊册之。以乾运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文学史历来评论“大历十才子”的诗风为华美典雅,轻酬浅唱。从吉中孚的这首律诗看来,不仅格律规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咏颂了汉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国与新罗(今韩国)的友好往来。卢纶在悲旧诗中称他“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掌赋若吹籁,司言如建瓴。”绝非虚妄。吉中孚仪表非凡,器宇轩昂,仙风道骨,被誉为“才子神骨清,虚疏眉眼明;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应献鮓,家近守渔官”的诗句相称。孟宗系古之孝子,流传哭竹生笋的故事。唐代诗人辈出,若银河灿烂,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长于诗赋者却寥寥无几。
  
== 6 吉中孚妻 ==
+
== 吉中孚妻 ==
  
 
 中孚妻张氏,生卒不详,山阳人,工于诗,尤善歌行,诗名甚著。《诗薮外编》称她“可参张籍、王建间”,《唐音癸签》赞誉其诗为“尤彤管之铮铮者”。《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兹录如下:
 
 中孚妻张氏,生卒不详,山阳人,工于诗,尤善歌行,诗名甚著。《诗薮外编》称她“可参张籍、王建间”,《唐音癸签》赞誉其诗为“尤彤管之铮铮者”。《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兹录如下:
行 93: 行 66:
  
 
 这对诗苑佳偶,当有许多风韵酬答的佳作,可惜未得流传于后世。
 
 这对诗苑佳偶,当有许多风韵酬答的佳作,可惜未得流传于后世。
 
注释:
 
 
①制诰:掌管撰拟皇帝的诏令的官员。
 
 
②视草:古时词臣奉旨修正诏谕称视草。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行 107: 行 74:
  
 
 路长经岁去,海尽向山行。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路长经岁去,海尽向山行。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参考资料:
 
 
1.
 
吉中孚
 
 
词条标签:
 
 
历史 人物
 

於 2018年12月22日 (六) 21:05 的最新修訂

吉中孚
吉中孚
出生 不詳
鄱陽(今江西鄱陽縣)
逝世 不詳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後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史料記載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據《重修山陽縣誌》載:「吉中孚少為道士,後登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與盧綸、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俱以詩名,號大曆十才子。貞元初,知制誥,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官至戶部侍郎。妻張氏,亦工詩。」所記甚簡,且語焉不詳。茲據史籍所載,對其字、籍貫、生卒年及生平事跡作如下探討。

籍貫考辨

《全唐詩》卷295吉中孚名下注為鄱陽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中華書局)在吉中孚辭條中說系楚州(今江蘇淮安)人。前者為《舊唐書》卷163「盧簡辭附」所證實。其曰:盧簡辭「父綸,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為林泉之友。」在盧綸的悲舊詩中亦有「因浮襄江流,遠寄鄱陽城。鄱陽富學徒,誚我戇無營」之句。然而,盧綸也在《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中道出了吉中孚與淮安的淵源。他在詩題下'注日:「中孚自仙宮入仕。」唐代楚州(今淮安區)的道觀除太清觀外,所謂「仙宮」只有紫霄宮,無庸置疑,中孚曾為紫霄宮的道長。他此次是官拜校書郎數載之後歸楚州舊山養病的。故盧綸詠他「年來倦蕭索,但說淮南樂。」李端卻說他「吟詩開舊帙,帶綬上荒壇。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由此可以看出,吉中孚系鄱陽人,少時家貧,出家為道士,隨師來楚州,在紫霄宮修煉,後為仙宮住持。從他被盧綸、李端和司空曙等人所詠的詩中反映出,入仕後,曾多次回歸楚州休養。

生平事跡

在唐代,一個道士能夠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內外大臣舉薦,得到皇上賞識才行。大曆初,吉中孚還俗,以道從儒,成為宰相元載府上的嘉賓。由於「元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載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中寫道:「初戴莓苔幘,來過丞相宅。滿堂歸道師,眾口稱詩伯。」在另一首詩中他又說:「毛遂登門雖異賞,韓非入傳濫齊名」;「年少奉親皆願達,敢將心事向玄成。」中孚受元載的舉薦保奏,征拜為校書郎。與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同游於駙馬郭曖之門。大曆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學宏辭科,一說中書判提萃科。大曆十二年,元載以罪誅,因中孚與元載僅系道友詩文之交,並未參與其「侈僭無度,排斥忠良」之舉,故未受株連坐累。中孚「貞元初,知制誥,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此說始見於《舊唐書·吳通元傳》卷190下,是專對吳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誥是在貞元前,先於吳通元。《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載吉中孚於「建中元年(780)為萬年尉,遷司封郎中、知制誥。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學士,六月改諫議大夫。」吉、陸、韋、吳都曾充翰林學士,貞元初四人同視草。史載:陸贄長於制誥政論,世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韋執誼亦富詞藻,而吳通元以文思敏睿為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筆,無不慊然。」中孚與陸贄等同視草,足見其不僅以詩聞名,而且也是撰擬詔旨的能手。他於文雅之餘,亦善理財。「貞元二年(786)遷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即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與夏、秋兩稅事務。這與上述「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是一致的。在此期間,他曾權判吏部侍郎,為中書舍人。不久,卒於京都。

生卒年及字

由於新舊唐書都未予吉中孚立傳,以致後世凡介紹其人都無字,並說生卒年不詳。其實,據《舊唐書》「盧簡辭附」所載:「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約卒於何時。唐德宗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貞元中大致為公元795年前後,此時中孚薦綸於朝,偏偏碰上盧綸父或母逝世,須在家服喪三年。而在此期間,他本人亦謝世。故吉中孚約卒於公元798年。他於唐代宗大曆初年還俗,征拜為校書郎,約為25歲左右,故他約生於公元740年。史書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書東歸》中吟道:「少年芸閣吏,罷值暫歸休。獨與親知別,行逢幾海秋。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洲。處處園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說;「鄙夫今夜興,唯有子猷知。」可見「子猷」是實指中孚,即其字也。

詩苑佳偶

《新唐書·藝文志》曾著錄《吉中孚詩》一卷,已散失。僅存詩一首,茲錄於下: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此詩作於大曆三年。二年,新羅王憲英卒,國人立其子乾運為王。仍遣其大臣金隱居奉表入朝,貢方物,請加冊命。明年,上遣倉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歸崇敬持節齎冊書往吊冊之。以乾運為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文學史歷來評論「大曆十才子」的詩風為華美典雅,輕酬淺唱。從吉中孚的這首律詩看來,不僅格律規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詠頌了漢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國與新羅(今韓國)的友好往來。盧綸在悲舊詩中稱他「侍郎文章宗,傑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絕非虛妄。吉中孚儀表非凡,器宇軒昂,仙風道骨,被譽為「才子神骨清,虛疏眉眼明;貌應同衛玠,鬢且異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應獻鮓,家近守漁官」的詩句相稱。孟宗系古之孝子,流傳哭竹生筍的故事。唐代詩人輩出,若銀河燦爛,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長於詩賦者卻寥寥無幾。

吉中孚妻

中孚妻張氏,生卒不詳,山陽人,工於詩,尤善歌行,詩名甚著。《詩藪外編》稱她「可參張籍、王建間」,《唐音癸簽》讚譽其詩為「尤彤管之錚錚者」。《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茲錄如下:

拜新月

吉中孚妻張氏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望月更長生。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

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這首長歌行,以「拜新月」為題,委婉地抒發了紅顏易老,佳人遲暮的哀怨,亦屬於情思綿邈,輕詠淺唱之類。除《拜新月》外,再錄五律《詠柳絮》一首:

靄靄芳春朝,雪絮起春條;

或值花同舞,不因風自飄。

過樽浮綠醑,拂幌綴紅梢;

那用持愁玩,春懷不自聊。

這對詩苑佳偶,當有許多風韻酬答的佳作,可惜未得流傳於後世。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

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

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