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合法行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合法行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合法行为,就是指人们的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合法行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合法行为即法治意义上的合法行为,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行为。实际上就是法律宽容的、不加追究的行为。常言道,“凡法律不禁止即为允许”,“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上升为一项法治原则,在刑法中就是“罪刑法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不是违法行为,就是合法行为。广义的合法行为包括狭义的合法行为和非法律行为(中性行为)。从法治角度划分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主、自由,防止专制,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对于政府权力而言,法治原则就意味着“凡法律没有允许即为禁止”。

狭义的合法行为即法律调整意义上的合法行为,指主体在自己意志支配下实施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从而受法律保护的行为。法理学中所称的合法行为一般是指狭义的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的特征

合法行为具有下列特征:

(1)从法律评价角度看,它是法律上有意义的行为,即处于法律调整范围内的行为。这使它与非法律行为相区别。

(2)从行为的法律性质看,它是合乎法律规范要求的行为,表现为对规范中指引的行为模式的遵守。

(3)从行为后果看,它通常产生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因而是有益于社会或至少是无害于社会的行为。

(4)从国家意志的角度看,它是国家所要求、希望或允许的行为,法律设有相对应的义务以保障它的实现。

(5)从法律后果看,它引起肯定性法律后果,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行为。上述第二至第五个特征,使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相区别。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比较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是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术语解释 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

中性行为是一个法学术语,指介于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的行为,它虽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又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即处于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外的“法律真空”或“法律漏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