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嘆白髮 王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嘆白髮
圖片來自搜狐網

嘆白髮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以極致的對比手法,展現時間無情的力量;後兩句筆鋒一轉,深入探討人生的苦難與解脫之道。此詩抒發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惆悵,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佛門的皈依傾向。

原文

王維〔唐代〕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譯文

以前紅潤美好的容顏已經變成了牙齒鬆動脫落的老年模樣,似乎是片刻間,兒童時的髫發就變成了銀絲。

一生有多少傷心事啊,不向佛法中尋求解脫,又如何消解?

賞析

  《嘆白髮》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人通過對朱顏暮齒與白髮垂髫的描繪,生動地寫出了人生短暫和衰老的無奈。同時,詩中亦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種種傷心事以及尋求解脫的深切渴望。

  首句「宿昔朱顏成暮齒」,詩人巧妙地通過「宿昔」與「暮齒」的對比,形象描繪出人生的短暫與青春的迅速消逝。朱顏象徵着青春的活力和美好,而暮齒則代表着衰老的到來,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深感人生的無常和時間的無情流逝。

  次句「須臾白髮變垂髫」,詩人再次以「須臾」與「白髮垂髫」相呼應,進一步揭示了人生的衰老與無常。須臾意指極短的時間,而白髮垂髫則生動地展示了衰老的容顏。這種對比加深了人們對人生短暫與無常的體會。

  第三句「一生幾許傷心事」,詩人直接傾訴了人生的傷心事之多。人生充滿了各種挫折和磨難,這些傷心事如同重石壓在心頭,讓人難以釋懷。詩人用「幾許」這個詞,暗示了傷心事之多,難以計數。

  最後一句「不向空門何處銷」,詩人表達了尋求解脫的渴望。空門代指佛門,詩人認為只有皈依佛門才能消解內心的苦悶和傷心事。這種尋求解脫的渴望,也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無奈和迷茫。

  整首詩以形象的比喻和直接的表達,展示了人生的短暫、衰老、無常和傷心事之多。同時,詩人也透露出對人生的迷茫和尋求解脫的渴望。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感慨,也反映了人們對人生和時光的普遍思考。

創作背景

  王維狀元及第後不久就被貶謫去看倉庫,雖然受到張九齡賞識,但是張九齡也因為李林甫等小人的擠兌而遠離朝廷,晚年更逢安史之亂,宦海浮沉中,經歷的「傷心事」多,而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不多。《新唐書》載,王維「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王維在生活中比較孤單,三十多年都沒有妻子的陪伴。王維選擇心向佛門,以靜坐參禪消解內心的苦悶。創作這首詩是為了傾訴愁情,這也是一種排解的方式。

簡析

  《嘆白髮》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以極致的對比手法,展現時間無情的力量;後兩句筆鋒一轉,深入探討人生的苦難與解脫之道。此詩抒發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惆悵,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佛門的皈依傾向。全詩語言流暢,對仗工整,篇幅雖短而富於變化,展現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和對心靈解脫的深切渴望。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