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理弟之官岳陽相別於定王台悽然有感為賦五1-3首
司理弟之官岳陽相別於定王台悽然有感為賦五1-3首 |
![]() |
司理弟之官岳陽相別於定王台悽然有感為賦五1-3首是南宋後期理學家、大臣真德秀的作品之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始字實夫,後更字景元,又更為希元,號西山。福建路建寧府浦城縣(今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人 。南宋後期理學家、大臣,學者稱其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傳世。[1]
目錄
信息
正文
其一
定王百尺台,長安萬里目。 昔人思親心,山川詎能局。 於焉共登臨,使我增感觸。 微霜隕陔蘭,悲風撼庭木。 銀山在何許,白雲但空谷。 搔首重徘徊,冥冥江樹綠。
其二
念昔戲彩時,歡娛共晨夕。 天風吹驚鴻,一散不並翼。 相逢重湖南,感嘆復悽惻。 王事不可留,去指重湖北。 層樓時悵望,茫茫楚天碧。 數寄平安書,老懷庶寬釋。
其三
憶我將漕年,適如子今日。 於焉四閏余,過眼風雨疾。 壯強豈足恃,進德當汲汲。 永懷古之人,聞道在四十。 我慚已過之,因循悼前失。 子盍猛自鞭,聖門本無柅。
【原題】:
司理弟之官岳陽相別於定王台悽然有感為賦五詩以餞其行[2]
簡介
慶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進士及第,開禧元年(1205年)中博學宏詞科。理宗時擢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史彌遠憚之,被劾落職。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1234年),入朝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次年拜參知政事。真德秀立朝有直聲,於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十萬字。學宗朱熹。修《大學衍義》,稱可作《大學章句》之佐。慶元黨禁後,程朱理學得以復盛,他與力為多[3]。
真德秀為繼朱熹之後的理學正宗傳人,與魏了翁齊名,在確立理學正統地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創「西山真氏學派」,著作有《真文忠公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