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宋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叶颙,字子昂,莆田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授广州南海县主簿。后知绍兴府上虞县。召入京担任尚书郎,真除右司。
基本内容
曾引荐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芮晔、林光朝等名士。乾道三年冬天,提举太平兴国宫。晚年以观文殿学士退休,无疾而终。谥正简,他与七子皆进士,有“一门八进士”之誉。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65岁。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1]
清正廉洁 品德高尚
叶颙出生在今大济镇古濑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高祖叶宾是仙游宋代最早的进士之一,当过南安知县、南剑州通判和都官员外郎,待人宽厚,为官清廉,治政有方。北宋名臣蔡襄为他作了墓志铭。其曾祖叶傅也出身进士,当过晋江县尉。其曾祖母二十四岁丧夫,守义不夺,至倾家创斋,聘名师教子读书。蔡襄又作了《贤母堂记》,以颂扬其美德。其祖父和父亲也是以儒书训子,传家惟俭德。叶颙便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铸就了清正廉洁的情操和品德高尚的人格魅力。
叶颙为人诚实厚道,重情守义。他家珍藏一个制作工艺奇特的酒钟,价值连城,有两百多年的传家历史。叶颙对这个异宝爱不释手,在贵溪任职时,请工匠要镶上一层金。可是,没想到被工匠弄坏了,工匠害怕得要去跳井自杀。叶颙极力劝阻,并笑着安慰工匠说:“这东西成坏有定数,大可不必当一回事。”叶颙视金钱如粪土,价值连城的东西对他来说,也只是一笑了之。
叶颙与同乡林宋弼都是绍兴二年张九成榜的进士。他们相约儿女成婚。后来,林宋弼因病早逝,家道贫寒,而叶颙却飞黄腾达,官居丞相。但他仍然践行旧约,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林宋弼的儿子林菱,一时传为佳话。
宋朝是个纳妾成风的社会,稍有点地位的人都要纳妾,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如果没有纳一二个小妾,似乎有点不正常。叶颙独善其身,高风亮节。他与结发妻子陈氏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妻子陈氏先他九年去世,他也无再续弦,终生一妻,不近女色,没有任何桃色事件,绝无绯闻。他严以律己,独守古风,其道德水平远远超过当时封建士大夫的道德水平。
乾道初,孝宗皇帝召见叶颙,征求他治国安邦的对策:“卿当官,何以为先?” 叶颙回答说:“清廉固臣子之本分,臣每以公忠为先。”这并非叶颙空谈,而是他为官一生的准则。他视清正廉洁为臣子的本分,坚守当官不发财的底线,远离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谋事。他在建州任职时,替百姓平反冤假错案,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有人送来了白花花的银子,他分毫未收。他任丞相后兼任 制国用使,统筹全国财政经费,也没有利用职权从中捞取任何好处,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叶颙虽然身居丞相,但吃的,穿的,家里雇的佣人,都与刚出仕时一样,没有改变。他老家的房子非常狭窄,但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占一分地,盖一间房。他回故里探亲,家里没有房子住,只好借宿在附近的龙华寺。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在游览龙华寺时,曾写下“丞相无家曾住寺”赞颂他。
乾道三年十一月初九,叶颙随孝宗皇帝到南郊祭天。忽然,天空传来了打雷的声音。叶颙当即向孝宗皇帝提出,按照汉代晴天打雷三公需退的旧例,自己应该引退。孝宗虽然再三挽留,但叶颙丝毫没有恋栈,执意退位。几天后,他以左正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月底又以资政殿学士退休。在返回故里的途中,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这一生没有做什么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将来死后不应向朝廷请求‘封谥’。”家人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的遗嘱。十二月二十八日,他途径莆田,借宿广化寺,半夜突然觉得头痛,请家人取药,药未拿来就躺在和尚的床上去世。刘克庄曾留诗“在昔正简,谋国清忠,何以家为?卧僧榻终。”
按照封建社会的惯例,三品以上的官员死后都可以向朝廷请求封谥。然而,作为官居一品的丞相叶颙却淡泊名利,严以律己。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嘱,没有向朝廷请谥。直到他去世三十年后,其侄儿叶元潾实在不忍心看一个堂堂的丞相,死后连一个谥号都没有。于是,他请那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人杨万里写了《宋故尚书左仆射赠少保叶公行状》,递交给朝廷请求封谥。庆元三年闰六月,理宗皇帝以“正事、正言、正道”之意,追谥叶颙“正简”。
一代贤相,生前无家住寺庙,急病无医死寺庙。死后身无余财,两年后才下葬大济乌石村大旗山下。墓前没有达官显贵应有的石人石兽。朱熹在仙游讲学时,参谒了他的陵墓,感叹地题写了“后世必昌”几个大字。
权用不贪方为廉,官到能贫乃是清。一时清贫诚可贵,一生清廉更难得。作为封建社会的高官,叶颙终其一生,都能守身持正,两袖清风,将清廉写在大地上,写在百姓的心里,其道德风范是后人的一面镜子,是为官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