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叶沿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沿林
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
出生 1955年9月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叶沿林 ,男,1955年9月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

现任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

历史

个人经历

1982年初叶沿林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6年6月在法国Grenoble大学作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88年月12月在加拿大TRIUMF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1月起至今在北京大学任教,其间多次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访问工作。199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研究经历

自2000年以来,主持973项目"放射性核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中的"丰中子核结构和核反应"课题,发展了一批关键实验装置,在通过直接核反应和β延迟中子衰变研究非稳定核结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2001-2006年,"丰中子核结构和核反应",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主持250万元。

2000-2007年,"CMS部分探测器和器件研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课题,,主持375万元,

2003-2008年,"放射性核束物理与超重核研究",基金委创新群体,主要骨干,个人经费每年年12万元。

2006年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

2007-2011年和2013-2017年担任非稳定核物理方面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非稳定奇特核结构和直接核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教学经历

2001-1005年,主持"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004年,和与华辉老师共同主讲《近代物理》,采用英语教材,实行双语授课。限制小班开设,全程讨论式和问题导向式授课。学生反响热烈,第一次开课学生评分就进入全校课程前10%。

2004年,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通讯作者,《物理》,已接受。

过去发言

2007年,"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叶沿林院长谈物理学院本科教学。

2008年,叶沿林院长在"北京大学陈互雄物理教育基金"设立仪式上的讲话:"北大物理学科已经走过了95个年头,有过最初的艰难开创、有过西南联大的硝烟与辉煌、有过解放后的蓬勃发展、也有过十年的曲折,更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进步。北大物理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温暖的大家庭。"

在致辞中,叶院长指出:"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优秀人才集聚、有着优良传统和深厚科学积累地方,软硬件条件在国内高校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同学们将来从事科研、进一步深造的理想选择。"

2009,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腾讯网联合《科学时报》连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刚刚听说钱老去世这个事情,他是我国的两弹一星之父。这是我们国家核科学的极大损失。大家都非常怀念他。

成果与影响

成果

发表论文170多篇,主要代表作(最近10篇文章) :

1"Observation of Enhanced Monopole Strength and Clustering in 12Be",Z. H. Yang,Y. L. Ye*, et al.,Phys. Rev. Lett., 112, 162501 (2014).

2"A New Uniform CalibrationMethod for Double-Sided Silicon Strip Detectors",Rui Qiao, Yanlin Ye*, Jing Wang, Zhihuan Li, Haibo You, Zaihong Yang, Biao Yang, IEEE Trans. Nucl. Sci., 61( 2014) 596-601.

3"Constru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multi-neutron correlation spectrometer at Peking University", H.B. You, Z.H. Yang, Y.L. Ye*, et al., Nucl. Instr. Meth. A 728 (2013) 47–52.

4"A New Boson with a Mass of 125 GeV Observed with the CMS Experiment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The CMS Collaboration,SCIENCE 338(2012) 1569-1575.

5"Recoil Proton Tagged Knockout Reaction forHe",Z. X. Cao, Y. L. Ye et al., Phys. Lett. B 707(2012)46-51.

6"Observation of a new boson at a mass of 125 GeV with the CMS experiment at the LHC", CMS Collaboration, Physics Letters B 716 (2012) 30–61.

7"Study of Spatial Resolution Properties of the Glass RPC", LI Qite, YE Yanlin et al., Nucl. Instr. Meth. A, 663(2012)22–25.

8"Knockout Reaction Induced by 6He at 82.3 MeV/u",L H Lv, J Xiao, Y L Ye*, et al., J. Phys. G: Nucl. Part. Phys. 39 (2012) 065102 (9pp)

9"Charge collec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position-sensitive silicon detector", R. Qiao(乔锐), J. Li(李晶) , J. Wang(王菁) , X. Dai(戴兴), Y.L. Ye*(叶沿林), Nucl. Instr. Meth. A 686 (2012) 38–42.

10"Quasi-elastic Scattering ofHe fromC at 82.3 MeV/nucleon", J. L. Lou, Y. L. Ye et al., Phys. Rev. C 83(2011)034612.

课程

讲授过本科基础课《核物理于粒子物理导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近代物理》,本科选修课《粒子物理导论》,研究生选修课《概率论与试验数据处理》等。目前为国家精品课程《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和学校主干基础课程《近代物理》的主持和主讲教师。

本科专业基础课《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每周3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为200人;

本科基础课《近代物理》,每周3学时,共2届,学生总人数为80人。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共11人;指导硕士毕业论文,共2人;指导博士生毕业论文,共9人。

影响

叶沿林长期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在中能极化氘的弹性散射中完成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少体核反应,放射性核束物理,大型探测系统研制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有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较大范围的实验研究工作经验,发表论文170余篇。

近二十年来持续开展多种类型的探测器研制,主持新建了较大规模的探测器实验室,领导研制了高水平的大体积BGO高能伽玛探测器、位置灵敏半导体望远镜系统、大型中子球装置、低压多丝正比室、前向多中子关联谱仪等。负责承担了在欧洲核子中心建造的高能实验装置LHC-CMS上部分前向阻性板探测器(RPC)的研制测试组装任务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CMS合作组高度评价,该探测系统并在CMS发现Higgs-like粒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973项目课题等。主要工作方向是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特别是利用直接核反应研究奇异非稳定核结构。同时也从事探测器的研制和模拟计算等。

获得荣誉

1997.9.10,被评选为北京大学第三届"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199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4年度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因曾长期主持北京大学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工作;

在2011年11月27日举行的亚洲核物理联合会(ANPhA)第五次理事会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叶沿林教授当选为主席,任期三年。

2014年7月,获得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

2015年7月,获得中国物理学会"周培源物理奖"[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