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恒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恒强
叶恒强
出生 (1940-07-08) 1940年7月8日(83歲)
国籍 中国
籍贯 广东番禺
民族
母校 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
职业 材料科学家

叶恒强[1]

材料科学家。原籍广东番禺,1940年7月8日生于香港。196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从事固体物质及材料的结构与缺陷及其与材料性质关系的研究。

教育背景

  1. 196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
  2. 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 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
  • 1981年~1982年,分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固态科学中心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高压电镜中心进行访问研究。
  • 1985年~198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 198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 1988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前往东北大学访问研究。
  • 1998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
  • 2000年~2004年,担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
  • 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 2012年4月16日,叶恒强被聘为武汉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研究方向

从事固体物质及材料的结构与缺陷及其与材料性质关系的研究。与国外同时独立地发现传统晶体学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进而发现并研究了二十面体对称、八次、立方对称等准晶相。在国内率先用高分辨原子象对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进行系统研究,发展了在原子尺度研究材料精细结构的技术与理论,在高温合金拓朴密堆相发现多种新相及畴结构。用超结构象显示有序合金中不同种类原子的方法,确定了几种新结构,直观揭示合金非公度结构生成机制,对合金结构理论提出独创性见解。

主要著作

十多年来,共发表三部学术专著,近200篇学术论文。 先后培养博士、硕士10余名。

书名 作者 出版日期 出版社
《电子衍射图》 郭可信,叶恒强,吴玉琨著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固体科学中的应用》 郭可信,叶恒强主编 1985.1 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 朱静,叶恒强,王仁卉,等著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金属间化合物 全国首届高温结构全属间化合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仲增墉,叶恒强主编 1992.0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的特征检测 第2部分》 (美)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 1998.06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材料的特征检测 第1部分》 (美)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 1998.06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材料界面结构与特性》 叶恒强等著 1999.01 北京:科学出版社
《透射电子显微学进展》 叶恒强,王元明主编 2003.08 北京:科学出版社
《金属材料科学》 叶恒强,梅良模,车成卫主编 2006.09 北京:科学出版社
《郭可信传》 叶恒强,王元明,郭桦编著 2014.07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奖项

  • 1981年,“晶体精细结构的电子衍射与电子显微镜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 1986年,“四面体密堆相中的新相、畴结构研究及五次对称的发现”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7年,“五次对称性及钛-镍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 1989年,“电子微衍射图及解释”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1990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90年,政府特殊津贴
  • 199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
  • 1993年,“低维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和分析研究”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4年,“氧化物超导体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对性能影响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94年,钱临照奖(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 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
  • 1999年,“材料界面结构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2002年,“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非晶态与纳米晶形成及结构研究”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2年,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参考资料

  1.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2. 叶恒强 何梁何利基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