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角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三角枫 |
中文名称:台湾三角枫 拉丁学名:Acer buergerianum Miq. var. formosanum (Hayata ex Koidz.) Sasaki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科:无患子目、 科:槭树科 属:槭树属 |
台湾三角枫,学名 Acer buergerianum Miq. var. formosanum (Hayata ex Koidz.) Sasaki,属于槭树科、槭树属,叶片卵形, 4-10 * 4-6 厘米,浅3裂; 裂片三角状心形。 翅果的翅2.5-3厘米,翅张开成钝角或者近水平。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系薄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基部近于圆形或心脏形,不分裂或浅3裂,侧裂片短而钝尖,翅果长2.5-3厘米,张开近于钝角或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产中国台湾北部至中部。生于沿海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基隆。 [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5-10米,稀达20米。树皮褐色或深褐色,粗糙。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色或紫绿色,近于无毛;多年生枝淡灰色或灰褐色,稀被蜡粉。冬芽小,褐色,长卵圆形,鳞片内侧被长柔毛。
叶纸质,基部近于圆形或楔形,外貌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0厘米,通常浅3裂,裂片向前延伸,稀全缘,中央裂片三角卵形,急尖、锐尖或短渐尖;侧裂片短钝尖或甚小,以至于不发育,裂片边缘通常全缘,稀具少数锯齿;
裂片间的凹缺钝尖;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被白粉,略被毛,在叶脉上较密;初生脉3条,稀基部叶脉也发育良好,致成5条,在上面不显著,在下面显著;
侧脉通常在两面都不显著;叶柄长2.5-5厘米,淡紫绿色,细瘦,无毛。花多数常成顶生被短柔毛的伞房花序,直径约3厘米,总花梗长1.5-2厘米,开花在叶长大以后;
萼片5,黄绿色,卵形,无毛,长约1.5毫米;花瓣5 ,淡黄色,狭窄披针形或匙状披针形,先端钝圆,长约2 毫米,雄蕊8,与萼片等长或微短,花盘无毛,微分裂,位于雄蕊外侧;
子房密被淡黄色长柔毛,花柱无毛,很短、2裂,柱头平展或略反卷;花梗长5-10毫米,细瘦,嫩时被长柔毛,渐老近于无毛。翅果黄褐色;小坚果特别凸起,直径6毫米;
翅与小坚果共长2-2.5厘米,稀达3厘米,宽9-10毫米,中部最宽,基部狭窄,张开成锐角或近于直立。花期4月,果期8月。
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系薄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基部近于圆形或心脏形,不分裂或浅3裂,侧裂片短而钝尖,翅果长2.5-3厘米,张开近于钝角或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分类文献
Acer buergerianum Miq. var. formosanum (Hayata ex Koidz.) Sa. saki, List Pl. Formosa 275. 1928; Rehd. in Journ. Arn. Arb. 18: 216. 1937; Fang in Cobtrib. Biol. Sc. Soc. China bot. ser. 11: 128. 1939; Li, Wood. Fl. Taiwan 487. 1963.——A. trifidum var. formosanum Hayata ex Levl. in Bull. Soc. Bot. Fr. 53: 593. 1906, nom. nud; Koidz. in Journ. Coll. Sc. Tokyo 32 (1): 30. 1911.——A. buergerianum subsp. formosanum (Hayata ex Koidz.) E. Murr. et L. A. Eauen. in Not. Bot. Gard. Edinb. 2l: 287. 1967.
产地生境
产我国台湾北部至中部。生于沿海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基隆。
● Mixed forests; sea level to 100 m. C and N Taiwan. ● 混交林;海平面到海拔100米C 和N台湾。
标本鉴定信息
学名 Acer buergerianum Miq. var. formosanum (Hayata ex Koidz.) Sasaki 中文名 台湾三角槭
鉴定人 林哲纬 鉴定时间 19741026
采集信息
采集人 吕胜由 采集号 2386 采集时间 采集地 中国 台湾省
海拔 150 生境 习性 物候期 无花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