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雾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雾峰区位于台湾台中市最南端,东与南投县国姓乡相连,西与乌日区比邻,北与太平区、大里区接境,南与南投县草屯镇隔乌溪相望。
雾峰系属九九峰山脉,因终年云雾缭绕,故为早期命名“阿罩雾”的由来,现为全国知名的博物馆观光小镇,近年并营造友善自行车道,提供历史文化巡礼,各项产业均卯足全劲提升观光品质,每年来自各地的观光客亦逐年增加。
干溪自行道环绕本区,在以“绿色道路”、“绿色运输”等永续发展概念,设置河岸休憩平台、区域指标及导览、沿线绿篱美化、夜间景观照明等相关设施,建构兼具生态、文化、休闲、景观功能之都市性空间系统,以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展现出另一种朴实无华、乐天知命、与世无争的小镇风情。[1]
● 首长介绍
姓名: 张庆庸
主要经历:
臺中市霧峰區公所區長 臺中市大里區公所主任秘書 臺中市霧峰區公所主任秘書
● 雾峰区地形东西长14.83公里,南北长8.83公里,全区土地面积98.08平方公里,在台中市各区中居第4位。
● 东半部属山坡地带,西半部为河川平原,海拔约在40~100 公尺之间,地势东高西低,水田面积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
●全区20里,共354邻。[2]
●雾峰区拥有4个交流道为中投交流道、国道6号雾峰交流道、国道3号雾峰系统交流道及旧正交流道,交通便捷。
历史沿革
本区旧称阿罩雾,民国9年而易今名“雾峰”。本地区在汉人未入垦前,原为史前猪槽湖文化人、高山泰雅族的梅加猎(Baibara)社群,及洪雅平埔族阿里坤支族(Arikun)盘据地。康熙23年(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设一府三县本区属于诸罗县半线堡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增设彰化县与淡水厅,本区改隶为彰化县半线堡管辖。
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潮州大埔县人曾良基、何福兴、巫安仁最先进入本区开垦柳树湳、登台等地区开垦。乾隆元年(1736年)设隘于柳树湳庄,该庄遂有隘口之称。另于彰化县增设猫罗堡,本区由半线堡改隶属猫罗堡。乾隆29年(1764年)据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所载:本区阿罩雾庄初作“猫罗新庄”。光绪13年(1887年)台湾设省,以台中地区为台湾府附郭首县为台湾县,本区改隶台湾县猫罗堡。
日本领台后,改设台湾、台南民政支部,旋以民政支部为三县一厅(台北、台中、台南三县及澎湖岛厅),下设办务署。光绪26年(1900年,明治33年),境内设有雾峰、柳树湳、吴厝、及万斗六等四区,隶属台中办务署猫罗堡管辖;光绪27年(1901年,明治34年)台中县改为台中厅,原有四区改为雾峰,万斗六两区;光绪31年(1905年,明治38年)再将两区合并为雾峰区。日据中期,于民国9年(大正9年)实施地方行政大改革,全台改置五州二厅,下设郡及街、庄,故本区全衔改称台中州大屯郡雾峰庄。
民国34年台湾光复后,12月正式成立台中县政府。民国35年1月19日雾峰庄奉令改为雾峰乡,下辖20村及386邻,本区改称台中县大屯区雾峰乡。民国39年底,裁撤区署,县以下直辖乡镇,本区随之改为台中县雾峰乡。99年12月底因县市改制,改属为台中市雾峰区。 [3]
产业发展
●雾峰西侧为乌溪之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进行农业。而东区为丘陵地带,较不利农作,但目前是以种植果树为主。
●雾峰耕地近4800公顷,平原多为水田,面积1700馀公顷,多种植水稻,近半为香米;山坡地多为旱田,面积近3100公顷,多种植荔枝、龙眼、香蕉、凤梨等果树。
●雾峰拥有全国最大的香米种植区,香米虽然已在全国推广种植,但仍以在雾峰种植的香米品质最佳。雾峰区稻田栽种面积约有1,200公顷,其中约有500公顷种植益全香米,雾峰生产的香米品质优良深获消费者喜爱。为加强管控品质,雾峰区农会在与农民契作时,还严格进行农户的筛选,并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亦推行自然农法稻米专区,鼓励农民采用无农药、无化肥的友善耕作方式,经在五甲农地示范试办,所生产的“五甲地”稻米品质优良,深获消费者好评。为扩大友善耕作的栽种目标,再推出“百甲良田复育计划”,并鼓励企业认养。[4]
观光景点
- 1 雾峰农会酒庄
- 2 青桐林生态产业园区
- 3 雾峰里山步道群
- 4 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
- 5 921地震教育园区
- 6 国立台湾交响乐团-音乐文化园区
- 7 旧省政府教育厅
- 8 光复新村
- 9 雾峰区农会-台湾菇类文化馆及民生故事馆
- 10 雾峰林家
- 11 林献堂先生文物馆[5]
视频
2024 -9 台中 雾峰林家 莱园-隐身校园内
台中雾峰“画话艺术园区” 鼓励身心障碍者走出家门
雾峰林家颁奖晚宴 永续.文化.观光新亮点-大台中新闻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