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古竹镇位于紫金县境西部、东江中游东岸,西与博罗县、惠州市惠城区、河源市源城区隔东江相望。全镇总面积278.1平方公里(含东江林场),其中山地16,814公顷,耕地2,271公顷。2004年,全镇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13,066户,人口53,673人(2004年撤销榕丰、坑尾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村并入榄溪村,全镇行政村由24个撤并为18个和1个居委会)。省批准成立的紫金经济开发试验区设在古竹镇。
目录
基本介绍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全镇总面积27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814公顷、耕地 2275公顷。2005年,全镇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 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为56530人。1992年经省批准成立的紫金经济开发试验区设在古竹镇,2005年9月,经省发展改革委初审公示,保留该省级开发区。
2005年,古竹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提出“稳农、上工、增财、实现三个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3亿元,比2000年增长121.8%;本级财政收入实现906万元,比2000年增长43.5%;在县综合考评中被评为镇级年度工作一等奖。
概况
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境西部、东江中游东岸,西与博罗县、惠州市惠城区、河源市源城区隔东江相望。2008年末,面积278.1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536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608人。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古竹圩。
沿革
古竹旧称苦竹,因当时东江岸边生长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后谐音改名古竹。明清属宽得都苦竹派社(约)。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二区古竹乡,民国34年设古竹镇。建国初属古柏区、第三区,1952年5月设第八区,1957年12月分属古竹、平渡乡,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1961年4月析置古竹槎岭农场(1963年3月并入古竹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1987年4月复设古竹镇。位于县境西部,东与义容、凤安相连,西与河源、惠阳、博罗三县隔江相望,南邻好义及惠阳县卢岚乡,北接临江。镇政府驻地古竹圩,东北距县城68千米。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1988年,古竹镇总人口8031户421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9人,总面积195平方千米,辖上洞(王楼、桥头、在下、坪山、桥子、石山6个自然村)、下洞(田埔、广昌、光尾、山下、四楼、田心6个自然村)、吉安(石桐、中心、吉星、建岭4个自然村)、平渡(乌泥塘、上坑、竹径、三丫塘、坪桥、小塘6个自然村)、留洞(留洞1个自然村)、雅色(良胜、向阳、月布、红卫、更塘5个自然村)、孔埔(下围、大岭、庙岭、新作塘、上围5个自然村)、岸头(格岭、南门、新联、莲塘4个自然村)、甘洞(大坑、东星、田心、塘排、井下5个自然村)、双坑(双坑、竹儒、鹅塘3个自然村)、榴坑(长安、良径、柚坪、旱塘、红艺、红屋、上屋、下屋、高简、 埔坪、五星、下径、东风、东田14个自然村)、潮沙(潮沙、集义、牛牯石3个自然村)、奎溪(奎溪1个自然村)、黄坳(坑尾、竹元、楼下、半径4个自然村)、榄溪(老屋、上新屋、下新屋、红卫、围内、果园、上洞、沥口8个自然村)、江口(江东、江南2个自然村)、坑尾(官田、金星、共星3个自然村)、蓼坑(蕉坑、水田、东地、磜下4个自然村)、榕丰(榕丰1个自然村)、水东(东红、东利2个自然村)、槎岭(樟槎、大岭2个自然村)、四维(雷公桥、冷水坑、黄塘、乌石塘、新坑5个自然村)、新围(下屋、上屋、沙坳3个自然村)、上联(联和、源塘、白门楼、上村4个自然村)24个行政村和古竹圩居委会。[1]
2004年,撤销蓼坑尾、榕丰两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两村并入榄溪村;全镇辖蓼坑、四维、水东、槎岭、平渡、新围、上联、雁头、吉安、下洞、上洞、榴坑、双坑、雅色、孔布、榄溪、潮沙、留洞18个行政村和古竹1个居委会,101个自然村,总面积278.1平方千米(含东江林场),总人口53673人。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441621108:~001 121古竹居委会 ~200 220留洞村 ~201 220蓼坑村 ~202 220四维村 ~203 220水东村 ~204 220槎岭村 ~205 220平渡村 ~206 122新围村 ~207 122上联村 ~208 220雁头村 ~209 220吉安村 ~210 220下洞村 ~211 220上洞村 ~212 220榴坑村 ~213 220双坑村 ~214 220雅色村 ~215 220孔埔村 ~217 220榄溪村 ~218 220潮沙村
陈家祠
古竹陈家祠,即古竹陈氏宗祠,坐落于紫金县古竹镇东江河畔,建筑面积为1395平方米,是一座古朴典雅、雄伟 壮观、 工艺精湛的古祠。
古竹陈家祠始建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距今已有120 多年历史。当年它是由 紫金、 河源、博罗三县部分陈氏家族集资兴建的“朝拜祠”,祠内供奉着120个陈氏祖宗的灵位。
古竹陈家祠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祠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紫金(古竹)民众抗日自卫大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紫金支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等三个革命团体活动的大本营,同时也是中共东江特委、后东特委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大本营。因此,紫金县人民政府批准古竹陈家祠为革命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濒临倒塌,已成危房。改革开放后,紫金、 河源、 博罗等三县的陈氏嗣孙,积极酝酿筹备修复古竹 陈家祠。2000年6月22日,紫金县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紫金县东江革命历史文物(古竹陈家祠)保护促进会”。保护促进会成立时,由五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担任名誉会长:梁威林(原中共后东特委书记、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郑群(原东江特委武装部长、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海东(原深圳市人大主任)、张秀山(原中共紫金县委副书记、厅级离休干部)、陈流明(原广东省国税局长)。
通过保护促进会的努力,共捐集资金150万元人民币。2001年5月1日动工修复,当年11月17日顺利竣工。在修复陈家祠过程中,紫金、河源、博罗三县的陈氏嗣孙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古竹陈家祠内开设了革命斗争展览馆,陈列了大量东江人民抗日斗争和 解放战争的图片和实物,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古竹陈家祠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发展情况
2004年镇委镇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年初提出工业立镇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奋力开拓,扎实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 产值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工业产值1.93亿元,增长21%;本级财政收入764.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88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7.9%。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2004年稳步推进农林水工作。全年水稻播种面积34,030亩、总产9,689吨。为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对每户种粮30亩以上的15户种粮大户,首次获得每亩20元的财政补贴资助。全镇租赁山地种植速生丰产林1.36万亩。立项修复水库除险加固3宗,排灌站3个,预计投资380万元。荔枝、春甜桔种植基地,三黄鸡、 水产和瘦肉猪养殖基地稳步发展,促进农业 商品化提高;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
2005年全镇有古竹中学、新智中学2所,小学27所, 幼儿园3所。在册小学生4816名;小学教师231人;中学生2841名;中学教师188人。古竹中学有高中学生10班,学生545人,初中学 生15班,学生896人, 教师93人,2005年高考有8人考上本科院校,达省线人数71人。新智中学由省拨款120万元兴建15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考入紫金中学25名。全镇已评有县一级小学6所,居全县首位。2005年小学师生犯罪率为零;优秀率95%;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20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4名,1名教师获市教学论文比赛小学组三等奖;1名教师在县级课堂比赛中获二等奖。下洞小学由外出乡贤筹资30万元兴建了教师宿舍楼。新围小学与深圳南山区平山小学自2003 年结对“手拉手”活动以来,平山小学向新围小学捐赠教仪和学生用品累计8万多元。
农业经济
2005年由国家国土 资源部投资2503万元,对平渡、孔埔、雅色、留洞4个村共14250亩农田进行土地整理,改善耕作条件,有利集约经营。投资42万元,修复水库、水利 设施2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孔埔村全年种植冬瓜510亩,估算年产值400多万元,因遭受“ 6.20”特大洪水灾害,实收冬瓜产值 100多万元。双坑村发展山地鸡;水东、槎岭、四维、新围、上联村连片的 荔枝、龙眼得到巩固和发展;平渡村种植大红西瓜;蓼坑、上洞、下洞、榴坑、榄溪发展速生丰产林,“一镇数品”的格局稳步发展。全年 渔业养殖面积2248亩,生产淡水产品2624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445亩,总产12430吨;蔬菜面积12440亩,总产量23306吨;水果面积58762亩,总产4926吨;其中荔枝面积47650亩,产量1530吨。实现农业产值1.7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121元。
招商引资
紫金经济开发试验区199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批准面积为10平方公里,1993年请中山大学进行规划设计,区内设置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经12年发展,至2004年,已与古竹圩镇连成一体。开发区建成区(含老圩)约为2.5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人。2002年被划为中心镇。2004年古竹镇委、镇政府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工作部署,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制订优惠政策,以诚招商,全年引进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6.84元,实际利用6,900 万元:香港新生集团兴建 五金压铸厂,计划投资5,000万元,已建厂房8万平方米;香港雅视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兴建汇骏光学城; 台商林政夫计划投资5,000万元,正在筹建振茂科技公司;深圳油富实业公司投资4.74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榄溪建成装机容量为3.2万千瓦的东江沥口水电站。引进深圳、惠州等地老板5个,投资748万元,在上洞、下洞、榴坑、蓼坑、榄溪等村种植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1.36万亩。
基础设施
古竹国税分局大楼投入使用,镇区和开发区水、电、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镇固定电话增至7,518户, 小灵通用户1,016户,移动和联通公司手机用户5,136户。年内争取上级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新坑水库东西灌渠一期工程,解决圩镇用水问题;自筹20多万元疏通了开发区3条18米街道路面,铺设水泥路面1,500平方米。新围、下洞、留洞、雅色、双坑新增村道水泥 硬底化路面15公里。争取上级支持,架设了110千伏供电线路15公里,缓解了工业用电紧张问题。年底电视会议 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开通到镇,为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创造了条件。古竹镇被县交通局评为村道养护和硬底化建设先进镇。
旅游业自2003年10月1日越王山 旅游开发试业后,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大环境配套建设,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建成22幢小木屋等,投资50多万元。全年接待游客6,148人次,创旅游产值12.2万元。竹港酒楼等饮食、康体第三产业活跃旺盛。
文明社会
精神文明、社会事业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古竹镇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关心老龄事业,重新规划兴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6月古竹镇老干舞蹈队参加了市老干纪念建党83周年文艺汇演。中秋节镇府组织了以“ 爱国、 守法、 诚信、 知礼”为主题的贺中秋迎国庆文艺晚会。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2004年全镇有130户家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家庭;孔布等11个村被评为文明村,古竹镇被评为文明镇,镇委书记廖振辉被评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留洞村先后被评为市、县文明村,该村离休干部赖德畅被中组部评为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并到北京出席表彰会。 计划生育 2004年,加大计生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力 度,全年投入计生经费60多万元。上报县人民法院依法行政拘留了一名没有按期缴交社会抚养费的超生对象。改变农村一孩生育审批制度为生育登记制度;实行了农村计划生育部分家庭奖励办法,2004年起,首批上报确认每月从县财政领取80元计生奖励金的15人。全年出生566孩,完成“四术”766例,出生率为11.8‰,计划生育率为87.1%,自然增长率为7.47‰。 教育 2004年,全镇在校中小学生7,536人,教职工355人。小学实现了英语教育。 水运、 吉安、孔布小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上等级小学数居全县第一。新智中学争取了省“结构布局调整“专项资金120万元,建造综合大楼;12月,举行新智中学第十一届校运会,有480多名运动员参加,3人次打破校纪录;该校在2004年中考中,考入紫金中学47人,全县排名第三;该校的基本情况,被广东省教育杂志社编入《广东名校辞典》。上洞、四维小学获省老促会资助,分别兴建了5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造价30万元。古竹中心小学校长许秉仕荣获广东省“星星火炬”奖章。古竹中学教学环境改善,质量有提高,2004年秋季考上本科线8人,其中1人上重点线。 卫生保健 古竹镇人民医院投入120多万元,新建1,400平方米的综合楼和医技楼,投入60多万元更新添置医疗设备;2004年门诊达到111,200人次,门诊量比上年增长14.3%,业务收入650万元。计免保偿720人。2004年全院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中级7人,初级64人。该院建立特困救助基金,受惠10人,垫付金额9,384元。院长张赞中分别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2004年首次在农业人口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数4,006人,参保率为13%。 社会治安 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全年发生刑事案件72宗,破33宗;发生治安案件37宗,查处35宗;受理群众纠纷31宗,调处31宗。打掉犯罪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其中捕办14人,强制戒毒1人。协助外地公安机关查破案件5宗,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全年收缴赃款5,000元,赃物价值13万元。5月,古竹派出所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为全市最大的镇级办公楼。是年,古竹派出所和所长潘百灵被市公安局分别授予集体和个人三等功。[2]
旅游景点
越王山旅游风景区
位于圩镇东南6公里外的留洞村,从古竹圩镇远眺,越王群山形同“睡美女”,栩栩如生。相传越王山是西汉南越王赵佗,在龙川任县令时,曾赴广州拜见任嚣,经过此处,见此山由数十个大小不等的丹霞山连结而成,势如千军万马,便认定此处“乃兴王者之地”。于是,他在此扎寨练兵,面壁铭志,后割地为王,造福了南越大地的黎明百姓。现在越王山还遗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等遗迹。2002年由外商投资开发后,越王山景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也是广东少有的天然户外攀岩景点,开发面积2平方多公里。
道姑岩
位于孔埔村,距圩镇4公里,迄今有700多年历史。岩内高50米,庙宇前有可容百人的平台。相传为纪念宋末当地邹氏女子拒于迫婚而得道成仙,村民便塑像祀奉, 道姑岩由此得名。
抗战革命旧址
位于古竹圩镇过境路旁的陈家祠,占地500多平方米,曾是中共东江特委、中共后东特委指挥抗日活动大本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紫金支队队部、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紫金分团团部。2001年由东江革命文物(古竹陈家祠)保护促进会筹资完成了修复 工程,祠内有抗日战争史展馆和革命斗争史展馆,图文并茂,是爱国主义革命 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亩荔枝长廊
位于东江中游东岸的临古公路旁边的上联、新围、四维、槎岭、平渡村连片延绵的低矮丘陵上,面积14233亩,基地内环山路道相连,春季花香扑鼻,招蜂引蝶;夏季荔熟蝉鸣,枝头硕果累累,令人赏心悦目。
荣誉记录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古竹镇在列。
相关视频
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国韵幼儿园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