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受虐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受虐癖

受虐癖,也就是自己遭受痛苦可以得到兴奋乐趣的人。受虐癖属于变态 范畴,它是通过自行或被人打、扭捏等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矫正受虐癖变态性行为要进行综合治疗[1]

病理简介

受虐癖指自愿使自己处于受辱或其他能引起自身痛楚的状态以获得性快感的行为(可能通过性交或非性交)。它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有争议的、甚至是挑战性的心理学课题。受虐者只有在被虐待的情景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这种奇异的需求并没有伤害社会和他人,而是通过接受伤害来获得被扭曲的爱的兴奋。 从广义上说,男女都有受虐的需求。受虐可被看作为一种肌体的紧张。在性高潮阶段若没有紧张就不可能产生快感。男性用绳索套着头颈才能获得性相关的快感,那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性欲能力,处于自嫌、软弱状态下迫不得已采用外力实现自己的兴奋。

通过受苦的方式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唤起,重复21天以上,形成习惯;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重复365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

形成原因

受虐癖是由逃避自我意识的愿望的驱使……可能由于高水平的自我意识(包括过分关注自己身上的压力、责任和其他人面前保持良好形象的需要等等)更可能导致焦虑。受虐待行为允许人们从称为一个自主的、单独的个体责任中逃避出来......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受虐癖会同性别联系在一起(Baumeister, 1988b)。按照这个理论,因为男人面临着自主、独立和个人成就感的沉重压力,所以男性角色特别的繁重,因而受虐待行为帮助他们从角色责任中逃避出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受虐癖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也有从先天基因角度入手,既然Y染色体是促进暴力,那么暴力必然分化为施暴、受虐两者,所以男性施虐和受虐倾向都明显高于女性。

瑞克(Theodor Reik)也认为,焦虑感和恐惧感是虐恋的原因。[2]

因此,受虐倾向与自我的形成过程有关:挫折和不快是婴儿期区分自我与他人及随后的他离与个人独立化过程中的必要因素。与母亲的分离使儿童感到失落、愤怒和有罪。因此某种程度的受虐倾向是一个普遍现象,经同超我的存在联系在一起,同自我的定义联系在一起,同个体化过程联系在一起。痛苦是在自我的建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就像人们说"我感觉故我在"或"我思故我在"一样,可以说"我痛苦故我在"。

自我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时的挫折感和不适感是我们进入世界时不可避免的感觉,是对儿童的自恋心理的损害,它使人在面临外部危险时感受到一种难忍受的被动感和无力感。这就是自我羞辱的原型。婴儿试图通过歪曲自己经历的性质来恢复自尊,他不愿接受自己是软弱无力的这一事实,而会通过在主观上把受到的折磨假装成是自愿的来恢复控制权,他会这样:"我受挫折是我愿意的,是我强迫母亲这样残忍的。"控制痛苦是成长的一个过程,它培育了一种能力,即从痛苦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婴儿适应外部世界的一个步骤就是适应痛苦。处恋主义的受虐倾向就是正规的成长过程,是与客体建立情感关系的过程。自恋主义的受虐倾向不是为了幻想同一位关爱的母亲重新融合,而是幻想控制一位残忍的母亲。在自恋主义的受虐倾向中,超我是扭曲的,它是一种过分严厉的超我。

男性与母亲的分离过程比女性更为痛苦,会经历更多的焦虑,有人以此来解释男性的受虐倾向与女性受虐倾向的差异。实证调查表明,有受虐倾向的男性往往会找到一个伴侣来折磨他,在性方面统治他,可女性中这种行为较为少见。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与性别认同有关。其一,婴儿期的爱和恨主要指向母亲,而男孩需要比女孩更严格地与母性认同分割开来;其二,因为女孩长大后同母亲一样要寻找男性对象,所以其目标较明确,较少冲突,而男孩在婴儿期的认同母亲与长大后对女性对象的欲望容易产生冲突。男人容易产生虐恋倾向,就是因为男人要拒绝儿时对母亲性别认同的压力比女人大得多,他们对丧失这种儿时的快乐感到愤怒,害怕自己永远也不能完成这个分离,因此对于把自己置于这一困难境地的母亲怀有报复冲动。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虐恋是沉迷于对童年期的记忆这中的表现,虐恋者希望通过重新表演童年期的软弱无力感和不能控制自己命运的经验来超越控制,并因此获得掌握记忆中的场景的象征性权力。通过重演过去恐怖的记忆,虐恋者对过去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这一胜利导致快感。

还有人认为,虐恋倾向中的焦虑感与儿童期的如厕训练有关。孩子遇到的第一个需要加以控制的行为是排泄。在如厕训练中他要学会暂时忍受不快。孩子的焦虑集中在失去宠爱,如果他不学会控制排泄,就会受到惩罚和羞辱。这一焦虑在长大后转移到自慰行为和性行为上。恐惧的对象也从父母转移到超我。许多上层社会的儿童在如厕训练中受到保姆的约束和折磨,因此性鞭笞妓院中的鞭笞者大多打扮成护士模样,据估计是保姆的替代形象。

心理分析认为,那些有受鞭笞想象的人,可能是在口腔性欲期和肛门性欲期受过施虐性质的严厉对待的人。由于被迫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和报复欲望,这些人变成了负罪感很重的人,而罪恶需要受到惩罚,这就是焦虑感的来源。在如厕训练中,孩子面临两难处境:或者忍受住不舒适,不能放松对排泄器官的控制,或者忍不住弄脏了衣服,受到责打。瑞克认为,通常的如厕训练都开始得太早也太过严厉,孩子总是处于害怕犯错的焦虑和犯错的危险之中,没有放松的机会。据调查,德国儿童进食和如厕训练也像英国一样严厉,而英国和德国是全欧洲仅有的两个有性鞭笞传统的国家。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传统上母乳喂养、如厕习惯都要宽松随意得多,而这些国家都没有表现出像英国和德国那样对鞭笞的兴趣。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特点 强迫性神经症性受虐癖:行为是减少紧张和内疚。在受虐行为之后会有羞耻和内疚感,并试图控制冲动。但过后又不断地重复上述行为。

精神病理性受虐癖:他们只是将疼痛或生命受到威胁的过程看成是自己性兴奋的来源。他们要继续寻求性高潮。为此不惜受到痛苦或凌辱,这也经常与施虐相联系。

受虐症包括两种情况:

A.使用约束自己的行动等方法是为了减少对性行为的内疚感,这种方法在心理上使她们成了无助的受害者。

B.寻求暴力的性伴侣,这种观念来源于暴力的、破碎的童年家庭生活,也可能是第一个性伴侣是施虐者,将他/她训练成为受虐者。

表现方式

1、即便有明显更好的选择,仍然会选择导致失望、失败或虐待的人或事

2、拒绝或故意阻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3、在积极的事情(例如取得新的成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以压抑、内疚或是其他带来痛楚的行为(例如事故)作为回应

4、故意引起别人的愤怒或者否定性的反应,并感到受伤害、挫折或屈辱,例如在公开场合取笑配偶、挑起别人愤怒的反驳

5、拒绝享受快乐的机会,或是不愿承认自己的快乐(虽然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和能力)

6、虽然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能力,仍不能完成对于实现个人目标至为关键的任务,例如能够帮助同学写论文,却不能完成自己的论文

7、对一直善待自己的人不感兴趣或是干脆拒绝,例如不喜欢具有关爱心的性伴侣

8、在被帮助者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做出过度的自我牺牲

以上行为并非只有在个人感到压抑时才会发生。

治疗方法

脱敏疗法:许多性受虐者的病根与孩提时第一次性唤起的刺激物有关,因而找出最初的刺激物十分重要。根据卡莱尔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性高潮往往是最早记忆的刺激物显现后才出现的,而真实的性交刺激力量反会显得不足,此时模拟的幻想物就成了主要的性刺激来源。所以,混合使用脱敏疗法有一定的效用。

用幻想代替受虐刺激物:比如原先要求对方用牙咬自己才有快感。

逐步减少受虐行为的刺激量比如说原先需要让对方卡住脖子才能有紧张的快

把刺激与被刺激行为变为情感性言语表达出来性心理治疗的一个原则是发泄原始欲望,而不能用压抑。"转换"不是压抑,而是替代。受虐者尽情地表达接受虐待的感受,抒发想象中的声息、狂叫、呻吟等自我声音、言词反应。若能取得同受虐相似或略的兴奋效果,则离成功地克服这种性心理障碍就不远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