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排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反排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村)自然風光獨特,生物種類多;秀麗迷人,有山皆綠,有水皆青,是人類疲憊心靈棲息的最後家園。反排苗族為主的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典雅,人文景觀神奇,反排木鼓舞曾多次應邀前往北、美、西、歐等國家獻藝,國內外被譽為東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之鄉;反排多聲部情歌唱響中外,並多次拿大獎。富有極其深遠的文化內涵,文化部譽之中國民間文化之鄉;是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遊景區之一。[1]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中國民生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會「美麗鄉村—反排古村落保護項目」開工儀式在台江縣舉行。這標誌着中國民生銀行和中國扶貧基金「美麗鄉村-古村落保護行動項目」落戶台江反排村,是中國民生銀行 「社會責任萬里行」公益活動項目之一。
【古村落保護重在人心】湯後虎如此頻繁地前往大山深處的反排村,是因為他是「美麗鄉村——反排古村落保護行動」的項目負責人,該項目由中國民生銀行和中國扶貧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啟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實施 2012國發 2號 文件 旅遊業、工業等到2015,力爭使農民走向全面小康社會。
村情概況
反排簡介
苗語音譯「方白」,意為在高坡上的苗族支條,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少數民族村落。村子座落在群山環抱、兩山夾峙的一山凹里,遠山如黛、近峰青幽,是台江縣的重要林區。全寨有440餘戶,都是苗族人家,房屋都是木質結構吊腳樓,依順山勢,次第登高,錯落有致。寨內有清流小溪穿寨而過,有鬥牛坪,祭鼓山、議榔、藏鼓洞等別具特色的景致供各位遊覽。反排村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苗族文藝在此多有體現,國內外專家、學者推崇備至。門頭文學有散文體、說唱體、詩歌體。聲樂有飛歌中凋、情歌調、酒歌調等。聲樂有木鼓、蘆笙、芒筒、木葉等,舞蹈有以木鼓舞、蘆笙舞為主。工藝有挑花、刺繡等。 傳說2000餘年前,首先來到反排這個偏遠山區居住的是耶古王子和他的妻子,他們在這裡開山闢地並繁衍生息,發展成今天的反排村。現今反排村仍保存遠古的苗族祭祖習俗及嚴格的約規和巫師、鼓頭、寨老、歌師(各自掌管司法、統領、理事、治安、司禮等各職責),主要習俗(節日)是農曆十月丑日過苗年、二月二敬橋節和有十三年一次的祭祖節。
反排榮譽
1、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演出,名揚四海。
2、1990年,反排木鼓舞並在北京中南海亞運會表演,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的讚賞,並親自接見隊伍,從此隊伍精彩表演之後,走出國門,譽滿中外。被中外遊客稱為「東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
3、台江縣反排村苗族木鼓舞之鄉(貴州省文化廳命 19990303);
4、1990年,在貴州民族大學文化研究(苗嶺風謠)刊登,台江縣方白苗寨原始遺風的調查報告;
5、反排村造林綠化先進集體(台江縣人民政府 199012);
6、2001年台江縣縣委縣政府列為「民族風情旅遊村寨」「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
7、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黨支部(中共台江縣委員會2002元月);
8、反排木鼓舞隊參加方召地區二月二運動會文藝匯演紀念(中共方召鄉委員會方召鄉人民政府 19920202);
9、「五好」村黨支部(中共台江縣委 200203);
10、2002年在浙江仙居舉辦的中國南北民歌擂台賽最高獎項——歌王獎;
11、200402獲得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大賽,「反排苗族多聲部情歌-你像一朵花」金獎;
12、2005年,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周相卿教授,在反排苗寨田野調查,寫「貴州省台江縣反排寨」作為貴州苗族習慣法研究;
13、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活動(中共台江縣委員會200607);
14、 2006年,反排木鼓舞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5、「五個好」村黨支部(中共台江縣委員會200607)
16、2007貴州?劍河仰阿莎旅遊文化節民歌比賽苗族一等獎(貴州劍河仰阿莎旅遊文化節籌委會辦公室 20071012);
17、在2007年度工作中被評委先進村(方召鄉人民政府 200712);
18、{中國台灣}簡美玲,台灣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交通大學人類社會學系副教授。在1997-2002之間曾長期在台江縣反排(Fangf bil)苗寨田野調查;2009年出版,國際視野中貴州人類學【貴州東部高地苗族感情與婚姻】,並且此文獲得(原貴州省省長王朝文、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苗族)的很高讚譽與支持;
19、2009.4.12上海市 深圳市兩家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掛牌貴州反排村
20、2009.8.19中國廣播「華彩中國」採訪團赴貴州台江縣反排村體驗民族風情
21、2011.4.17奪得國家文化部,綿陽市委等十餘家單位共同舉辦的暨第十屆「山花獎」金獎(反排村木鼓舞)
22、台江民間蘆笙比賽第三名 (台江縣非遺辦201107);
23、2011.7.4 浙江大學 貴州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田野調查基地在反排村掛牌成立
24、貴州苗族「姊妹節」姊妹情深文化演出三等獎(台江縣姊妹節組委會);
25、 2011 反排苗族多聲部情歌 已入 國家級非物質遺產
26、先進基層黨組織
27、2011.8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30個貴州最有魅力民族村寨]排行榜 投票排名第20名;
28、2014.11.26 貴州省人民政府網 發布台江縣啟動「古村落文化周」活動
29、2014.12.7黔東南評出「十佳歌師」台江反排村;
尚未更新信息···
目前當地受各地和央視各頻道和報社的關注,略有如下:
2007CCTV10【中國記憶】民間舞蹈-反排木鼓舞 播出時間 5』37『』;
2009.1.27CCTV4【走遍中國】牯藏節和老歌師 播出時間 50『26』『;
2008CCTV15【國慶特輯】少數民族節日系列片 反排木鼓舞 播出時間 1『32』『;
2011CCTV2【第一時間】民間舞蹈-反排木鼓舞 播出時間 0』36『』;
2013CCTV3【直通春晚】貴州選送 反排木鼓舞 播出時間4』49『』
2014.5.15CCTV5【民族體育專題】反排木鼓舞 播出時間 5』58『』;
2014.6.11CCTV13【新聞直播間】貴州消逝邊緣古村落保護迫在眉睫 反排村 播出時間 1『58』『
2013.1.23貴州衛視【新聞聯播】「全國衛視貴州行」節目展播:台江反排木鼓舞 大山深處迪斯科 播出時間 4『26』『
2014-11-25 18:17 【中國台灣網】台江縣反排村「古村落文化周」開幕[1]
2014-12-8CCTV13【新聞直播間】國務院扶貧辦 國家旅遊局 500個貧困村2015年旅遊扶貧試點播出時間 1『24』『
尚未更新信息···
民族文化
反排木鼓舞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反排木鼓舞是一種世代相傳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艱難險阻,披荊斬棘,長途遷徙,開闢疆土,圍欄打獵,創造美好生活的壯舉。這種舞蹈舞是苗族神話中造人之神——「蝴蝶媽媽」的象徵,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並開始貢奉,由後人沿襲至今。過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節跳,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進行,現已演變為用於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舞蹈分為五個章節,以激越的鼓點為主節奏,由踏步、騰越、翻越、甩同邊手等基本動作構成。
江澤民總書記接見反排村木鼓舞隊員,李鵬同志與反排木鼓舞隊員在一起
Mr Jiang Zheming received sme wooden-drum dancers from Fanpai Village of Tai Jiang County.And Mr Li Peng hud a talk with the wooden-drum dancers from Fan Pai Village。
反排多聲部情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反排多聲部情歌是一種地域性很強的有獨特的旋律、獨特的和音的五聲音階民歌,節拍相對自由,曲調抒情悠揚,旋律低回婉轉,強弱變化明顯,娓娓動聽,令人心弛神往。演唱者善於使用顫抖的音調錶現對情人的濃濃愛意,在演唱中善於用真、假嗓音相結合,聲音變化自然和諧,長音和下滑音使用較多,只有心上人才能品味出歌唱的本意,形成風格獨特的曲調。演唱方式有男女對唱和男女合唱兩類,開頭的第一至第六句為男聲單聲部,第七句女聲開始和音,形成多聲部,到男聲唱完第八句時,女聲部主唱第二段,男聲部和音形成復調,音域寬廣,氣息深厚,情感細膩,那優美動人的音符,有如天上傳來的聲音,叫人百聽不厭,終生難忘。 反排多聲部情歌演唱內容很多,根據男女青年從接觸到相愛,到結婚的過程,有見面歌,讚美歌,求愛歌,成婚歌等,歷史悠久,情調迷人,沒有任何藝術加工,是反排人民在長期艱苦的生活中用創造的文化結晶,它以青年男女交往戀愛為載體,以口傳心授為手段,通過無數代人的努力保存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為我們研究和揭示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規律提供了歷史見證,為研究和揭示民間復調音樂的形成和發展規律提供了鮮活的實證。那婉轉的旋律,和諧的和聲,曲調與歌詞的天然渾成,給人以美的洗禮和享受,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對於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傳承苗族的傳統美德具有重要作用。
反排蘆笙舞 蘆笙舞是苗族獨有的民族民間舞蹈。比較常見的是《祝g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蘆笙,用同一曲調吹奏,並由蘆笙頭或蘆笙手吹笙領舞,然後是穿苗族盛裝的男女老少、年邁老嫗圍圈牽手跟着跳,隨着蘆笙的曲調,操着統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動。
反排祭橋節
農曆二月二,是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修橋祭橋,意在積德,旨在祈求橋神送子送福,希望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出行逢凶化吉。祭橋中,除了祭橋,還要祭某些大樹,石頭、水井等,以求神靈保佑孩子免災去疾,使之長命富貴,易養成人。
二月二「祭橋節」是台江反排苗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祭橋節是漢語對這一苗族傳統文化的稱謂,苗語方言稱為「滔玖」,「滔」意為「敬」,「玖」意為「橋」,「滔玖」就是「祭橋」。苗鄉民俗認為,人從另一個世界來到人間,統統是從「橋」上過來的。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到了「祭橋」這天,
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祭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着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祭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表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反排十月丑日過苗年節日
農曆的十月里按傳統選擇日子,是反排苗族傳統農祀活動。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後三束小稻米,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慶祝一年的豐收,這段時間到處充滿着節日的歡快氣氛。這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糍粑,用來送給客人;大家一邊聚餐,一邊談論豐收的景象;在鬥牛坪舉行鬥牛比賽,載歌載舞,青年男女還可以通宵達旦的狂歡,並進行山歌對唱。
反排苗寨吊腳樓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其後半部分建於傾斜度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撐,形成吊腳柱,故稱之為「吊腳樓」。吊腳樓分為半吊腳和全吊腳兩種形式,一般有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堆放雜物或關牲畜。 苗族吊腳樓是苗族先民從長江中下游流域輾轉遷徙所帶來的古老乾欄建築工藝在適應山區新環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築文化的載體。在民居建築中,吊腳木樓有着悠久歷史和獨特地位,它是苗族等少數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後代、延續民族歷史的根基。反排苗寨規模之大,氣勢之恢宏,是自然環境、民族、歷史、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的綜合體,對研究苗族歷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對苗族人民來說,它又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一個民族的民居建築是其經濟、文化、藝術、家庭、社會和宗教觀念等歷史積澱的集中表現。它以傳承的物質形態方式表達其文化內涵。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說過:「建築是人類一切造型創造中最龐大、最複雜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藝術更顯著、更強烈,也更重要。」苗寨吊腳樓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兄弟民族民居建築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苗寨吊腳樓是人類古建築遺蹟和南方少數民族在山區環境下繼承和發展干欄建築提供的實物見證,對於啟迪人們充分應用現代科學建築技術,用其他建築材料替代木材,保護森林的同時,又要保持各民族傳統建築的風格,去發展現代建築文明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
反排苗族牯髒節 「牯藏節」,也稱「吃牯藏」、「吃牯髒」,是黔東南反排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節日由苗族各姓牯髒頭組織。一般在歷史上關係較密切的村寨間進行,牯髒節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分為1年、3年、5年、7年、9年一次,時間多在初春與秋後農閒季節,吃牯村寨殺豬宰牛邀請親友聚會,其間舉行鬥牛、吹蘆笙活動;大牯一般13年舉行一次,輪到之寨為東道。「牯藏節」的重要內容是殺牛祭祖。
每屆要連續舉辦三年的儀式活動,才算完結,其規模之宏大,形式之奇特,寓意之豐繁,堪稱華夏民族文化之一絕。 苗族祭鼓,源於相傳苗族的女性始祖——妹榜妹留最初是從楓木樹心孿生的,苗族先民認為人死後靈魂只是一種轉移,而楓木製成的木鼓便是祖先的歸宿之所,只有敲擊木鼓,才能喚起祖宗的靈魂。因而祭祀祖宗就用祭鼓的方式來體現。
反排苗族古歌 在廣大苗族聚居區普遍流傳着一種以創世為主體內容的詩體神話,俗稱「古歌」或「古歌古詞」。民間口傳文學作品《苗族古歌》,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傳世記史詩,也是集苗族歷史、倫理、民俗、服飾、建築、氣候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
反排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
木葉
木葉,我國古代許多民族流行的一種樂器,是苗家富有古風色彩的天然樂器,吹木葉,則是苗族人民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 吹木葉的起源,在黔東南的反排苗家村寨里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有個苗族青年小伙叫姜兄九,有個姑娘叫戛兄九,他們的家被一座高山阻隔着,終年不得相見。有一次,他們「遊方」(即男女青年用對歌來談情說愛)時一見鍾情。沒過多久姑娘就到姜兄九家來了,可是小伙的母親對姑娘不中意,總想叫她走。為了能挽留姑娘,姜兄九就裝病臥床不起,姑娘也就一直留在身邊服侍。戛兄九不知是計,服侍三載不見病癒,便提起包袱怏怏離去。姜兄九緊追出門,順手摘下門前的花椒樹葉,放在嘴邊吹吐真情。優美而懇切的木葉聲飛過田野、山崗,飄到半山坡上,姑娘聞聲而返,小伙的母親見姑娘這樣一片深情,再也不趕她走了。他們結成美滿姻緣,從此,他們一家過上和睦幸福的生活。
中國貴州·台江反排 首屆古村落文化周 中國民生銀行·中國扶貧基金會「美麗鄉村—反排古村落保護項目」開工儀式在台江縣反排村舉行。這標誌着中國民生銀行和中國扶貧基金「美麗鄉村-古村落保護行動項目」正式落戶反排村。此次反排村將藉助一年一度的苗年節,啟動反排村「古村落文化周」的長期活動,每年都爭取辦一屆,不僅是自己過好節,而且將此做為是一次自我保護古村落文化的「修復」,在宣傳和參與中保護和傳承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反排村「古村落文化」以嶄新的形式傳承下去。
反排「古村落文化周」將從11月25日到12月1日,有反排木鼓舞、多聲部情歌、放牛打架、苗族原生態歌舞等集中在文化周上演,周邊十餘個村將一起加入。這將是全國第一個以苗族古村落為主題的文化周,組織者、展示者、觀眾都是周邊村寨村民,讓村落人重拾對反排自己文化的自信,讓世界看到,一個村寨也可以有自己的文化周!
旅遊景點
反排田園風光
有五處,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1、東北面約1.5公里,就是路過反排8組(松巴)處;2、北面1公里,就是從台江到反排的路過的田園處;3、西北面約0.5公里,就是路過反排9組(高浩)處;4、西南面約0.9公里,就是路過反排4組(養丩)上面處;5、東南面約1.1公里,就是路過反排1組(養比)處。美不勝收,風景如畫。
你會站在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仰起頭,看着這美麗的景象,呼吸着這清新甜潤的空氣,這時我無意間發現,鄉村的天空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那麼柔軟;樹是那麼高,那麼茂盛。此刻,你有着說不完的話語…… 鄉下,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但它卻是能那麼安閒,那麼恬靜。 鄉下,雖然沒有城市那高樓大廈,但它卻有着一排排溫馨甜蜜的房屋。 鄉下雖然沒有城市的大水池,但它卻沒有一條條充滿童趣的溪流。 鄉下雖然沒有城市的娛樂園,但那廣闊的土地卻是孩子們最好的樂園…… 田園風光,因為它不論什麼時候,也不論什麼季節,總是那麼美,總是有一道獨特、誘人、亮麗的風景。
反排自然風光
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東面約0.7公里,就是從文化中心到8組(歐行達)處。
鳥語花香、
水碧山青。
反排原始森林
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東面約0.12公里,就是反排小學旁邊的(高又銀)那片原始森林處。
在原始森林
中到處是一片鬱鬱蔥蔥,森林中奇花異草,
古樹參天,到處是一派勃勃生機。
鬥牛坪
共有五個,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1、西面20米,原先是寨內鬥牛坪但是仍保祭祖習俗及嚴格的約規,現在改(松翁達)東北方約150米處。每逢佳節舉行活動邀請四面八方的的村寨參加活動。2、東北面約800米,松巴鬥牛坪,每逢佳節舉行活動邀請劍河周邊的一帶村寨。3、東南面約1.4公里,歐呦達鬥牛坪,每逢佳節舉行活動邀請劍河周邊的村寨。4、南面約1.5公里,松改嘎鬥牛坪,每逢佳節舉行活動邀請雷山縣、南宮鄉等周邊的村寨。5、西南面約1.5公里,松岔呦鬥牛坪,每逢佳節舉行活動邀請鄉里周邊的村寨。
祭鼓山
祭鼓山是反排苗族世代相傳的牯藏節開幕的場地。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東北面約200米。
議榔
議榔是民間民事糾紛訴訟點,掌管司法、統領、理事、治安、司禮等職責,相當於終審法院」或最高法院。以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東面約50米。
藏鼓洞
藏鼓洞是每屆舉行牯藏節完後,把木鼓藏在山洞裡。反排文化中心為中心,東南面約1500米。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反排村位於台江縣東南部,東經108°24′,北緯26°31′,地處雷公山山麓,平均海拔722米,東與劍河縣相鄰,南連南宮鄉,西接台拱鎮。村委會位於864縣道台南公路26公里處,村子四面環山,隱映在綠樹翠竹之中。有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很豐富等。
氣候條件
反排村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7℃--15℃,歷史記載的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8℃,高寒山區氣候明顯,酷暑、嚴寒期很短。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1440毫米,年均日照率34%--37%。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轄2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447戶,1761人,苗族占100%。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 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8%;享受低保12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方召衛生院,距離鄉(鎮)衛生院1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10戶,占農戶總數的89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營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台江縣城方召中學或台江民中。距離中學2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一百多號人。其中小學生百多號人,中學生幾十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旅遊、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大米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農作物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 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 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