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冷却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反应堆冷却剂 |
核反应堆的冷却剂是指用来冷却核反应堆堆芯,并将堆芯所释放的热量载带出核反应堆的工作介质,也称载热剂。除了由核燃料的核裂变产生热量以外,其他部件也因吸收γ射线和慢化中子而发热,所以对相关组件和堆内构件以及反射层、屏蔽层等也需要适当冷却。但堆内约90%的发热来自于燃料组件,冷却的重点应当是燃料棒。
简介
核反应堆的冷却剂是指用来冷却核反应堆堆芯,并将堆芯所释放的热量载带出核反应堆的工作介质,也称载热剂。除了由核燃料的核裂变产生热量以外,其他部件也因吸收γ射线和慢化中子而发热,所以对相关组件和堆内构件以及反射层、屏蔽层等也需要适当冷却。但堆内约90%的发热来自于燃料组件,冷却的重点应当是燃料棒。核反应堆的冷却的特点是:第一,在稳态运行工况下,核反应堆是一种控制发热型装置,因为核裂变没有温度上限,为维持一定的温度,必须采取可控冷却措施;在停堆过程中也需要排除剩余衰变热量。第二,在异常和事故工况下,如出现燃料棒热点、材料熔化时都应确保反应堆的冷却条件;在丧失冷却剂事故中,需启动紧急堆芯冷却系统。因此,冷却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功能是不可代替的。为了在尽可能小的传热面积条件下从堆芯载带出更多的热量,得到更高的冷却效率,冷却剂可选用更具有适当热物理性质,如比热容和热导率大、熔点低、沸点高的物质。冷却剂的材料总是流体,但取决于反应堆的设计,可以采用液态,也可以采用气态。目前大多数热中子堆都使用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材料;快中子堆采用液态金属钠,而气冷堆则用CO2或氦作为冷却剂材料。
评价
冷却剂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流动性,高沸点、低熔点、泵送功率低,对热和辐射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反应堆系统下不产生腐蚀,感生放射性低,中子俘获截面小。常用的冷却剂分气体和液体两类。气体冷却剂有二氧化碳和氦气。其优点是选择工作压强和温度时,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因而能实现高温低压运行;缺点是泵送功率大。液体冷却剂有轻水、重水和液态金属。后者具有热导率高、蒸气压低的特点。快增殖堆常用液态钠作冷却剂。液态钠熔点较低(98℃),热导率高,但有一定腐蚀性,能使回路管道因质量迁移而堵塞。此外,钠吸收中子后会产生强放射性24Na,而且钠很活泼,遇水即爆炸,故在设计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二氧化碳和氦都是气冷堆的冷却剂。前者被广泛使用于石墨气冷堆(Magnox型)和改进型气冷堆(AGR),它的优点是可以大量廉价制取,易于操作和处理;100℃以下化学惰性、冷却载热能力和辐射稳定性好;感生放射性小。但在更高的温度下,CO2的化学性质活泼,与慢化剂石墨、钢材结构的相容性成为制约的因素。因此在更高的使用温度下,必须用氦来取代。至今,反应堆出口温度在750~1000℃范围的高温气冷堆都用氦作为冷却剂。氦具有比热容和热导率高、中子吸收截面小、化学和辐射稳定性好等优点,但这是一种稀有气体。生产工艺复杂,制造费用颇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