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双调

增加 1,1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双调.jpg|350px|缩略图|右|<big>双调</big>[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400/sign=17edf547db43ad4ba62e47c0b2005a89/b21c8701a18b87d6e9a1a3fd0d0828381e30fd75.jpg 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9%2btEHpq3&id=47F6F136B25E4204F85D9AA538919AB8B31479CD&thid=OIP.9-tEHpq3e1Gbsh6c2Aee-QEgDY&mediaurl=https%3a%2f%2fgss2.bdstatic.com%2f-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2fbaike%2fw%253D400%2fsign%3d17edf547db43ad4ba62e47c0b2005a89%2fb21c8701a18b87d6e9a1a3fd0d0828381e30fd75.jpg&exph=300&expw=400&q=%e5%8f%8c%e8%b0%83&simid=607989149004923678&selectedIndex=19&ajaxhist=0 来自 必应 的图片]]]
“'''双调'''”,宫调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名称历史==
汲古阁刻《六十名家词》的校注,万树《[[[[词律]]]]》,清《钦定词谱》,都用这个名词。这其实极不适当。“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曰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吴子律的《莲子居词话》中已指出万树的错误,但杜文澜在《词律校勘记》中还在引述了吴子律的批评后加一句道:“此论存参”。这是因为杜文澜不敢冒犯《[[钦定词谱]]》的权威性,因而不敢对吴子律的批评表示同意。
“双调”这个名词在[[宋代]]还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墨庄漫录》记载一个故事,据说“宣和年间,钱塘人关子东在毗陵,梦中遇到一个美髯老人,传授给他一首名为《太平乐》的新曲子。关子东醒来后,只记得五拍,过了四年,关子东回到钱塘,又梦见那个美髯老人。老人取出[[笛子]]来把从前那个曲于吹了一遍,关子东才知道是一首重头小令。以前记住的五拍,刚是一片。于是关子东依照老人所传的曲拍,填成一首词,题名为《桂华明》 <ref>[http://www.zhongguoshici.com/shici/details/56144 《桂华明》诗词详情],诗词网</ref> ”。按“桂花明”这个词调,至今犹存。此词分上下叠,每叠五句。上下叠句式音韵皆同,故曰“重头小令。”这是明见于宋人著作的,可知宋代人称这类词为重头小令而不称为“双调小今。”(“重”字读平声,是“重复”的重。)
==宫调==
宫调,即古代[[音乐]]的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仅仅把“宫”理解为调高概念,把“调”理解为调式 [[ 概念 ]] ,只是对于“宫调”的一种简单化的解释。
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ref>[https://www.jianshu.com/p/ef63df592159 五宫四调],简书,2020-2-26</ref> ==视频=====<center> 双调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 廖昌永演唱《双调·新水令》 </center><center>{{#iDisplay:i0858jbcq4p|560|390|qq}}</center><center> 老越调《二进宫》 </center><center>{{#iDisplay:n0544qxeuz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246,0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