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双杠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双杠(parallel bars)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金属的架子支撑两条平行的木头、塑胶或合成金属制成的杠。一套典型的双杠动作包括在支撑位置、倒立位置和挂臂位置的转换。

运动员要在这些位置做摆动,摆越、屈伸、弧形摆动、回环、空翻和静止等动作。最后,整套动作的下法要求必须站在杠的一侧。双杠于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杠起源

双杠起源于德国。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这种体操器械。最初为体操训练手段,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构成。横杠长3.50米,两杠间距及高度可调节。双杠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双杠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双杠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满分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从2006年使用体操新规则起,得分不设上限。由A分和B分两部分组成。A分为难度分,不设上限。B分是完成分,满分10分。团体预赛前八名获得决赛资格。每队最多有两人参赛。

双杠历史

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19世纪初,双杠已成为欧洲流行较广的一种健身器械,后来被德国体操家F.L.杨定型为体操器械。1812年后成为德国体操学派传统的锻炼项目。19世纪中叶,瑞典体操学派的学说流入德国,在瑞典学习过体操的柏林皇家中央体育学校校长H.罗特施泰因认为单杠、双杠对青少年的生理有害,把德国传统的单、双杠排除于体操教学之外。1860年前后发生了一场争论,柏林体操联盟的3个人写了反对取消单、双杠的抗议书,医务参事官等19名医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双杠运动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德国最高医务机关接受了后者的论点,从此双杠在体操运动中才站稳了脚跟。从第1届奥运会起,双杠被列为体操竞赛项目。

双杠的成套动作按规则规定应该有摆动、摆越、屈伸、弧形摆动、回环、空翻和静止用力等。运动员做成套动作时,必须以摆动和腾空动作为主,也可以有适当的静止和用力动作。20世纪初期,双杠动作中静力性动作较多,以后,摆动动作的比重逐渐增加,在30年代,已有了前摆转体180°成支撑、后空翻成支撑等动作。在1936年奥运会上,德国运动员K.弗赖的自选动作中包括一个后空翻分腿摆越成支撑。50年代和60年代,双杠技术动作又有了新的改进,如幅度加大,前摆转体180°成手倒立、后空翻成手倒立等摆动接静止姿势的动作增多;前摆转体360°成手倒立出现;空翻转体类型下法增加等等。70年代中期,空翻两周下被普遍采用,空翻两周加转体类型的下法也已出现,杠上杠下动作联接幅度也加大了。

50年代以后,日本、意大利、苏联、美国和中国的一些优秀体操运动员,在双杠技术动作上都有不少创新。中国运动员亦擅长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在悬垂类动作上也有提高。在1980年哈特福德国际体操邀请赛上,中国运动员蔡焕宗以后摆经倒立转体360°前翻成支撑为核心的成套动作,获得19.75分,夺得双杠冠军;同年在世界杯体操赛中,中国运动员李月久表演了前空翻分腿向后摆越成挂臂撑的独创动作,夺得了双杠冠军。

特点介绍

规格要求

正式比赛用的双杠有具体规格要求。用于教学训练的双杠可采用不同的装置与规格,其中有可移动的低双杠,高200~500毫米;固定式低双杠,高500 ~1000毫米;半自动调节双杠,高1000~1500毫米。

双杠动作可由支撑或悬垂做,也可由侧撑或正撑做。练习双杠动作对发展人体上肢和腹背肌肉的力量有良好的作用。

双杠高1.5~1.90米 杠宽0.45~0.80米。

双杠是由众多结构组中选出的摆动和飞行动作组成,通过各种支撑和悬垂动作来过渡完成。在双杠项目上做上法时,要求必须从并腿站立姿势开始,不得有预先动作,一套动作中最多允许有三个停顿动作或静止动作,其他大于或等于1秒的停顿将不被允许。

动作要求

双杠可能不是观众最喜欢的体操项目,但它的确是运动员最喜欢的。在所有的项目中,双杠提供给运动员最大的做动作的空间,自由体操、吊环、鞍马的许多动作都可以在双杠中运用。双杠让运动员表现他们的力量和平衡。

多数双杠动作要求运动员双手或单手脱杠,这使运动员的平衡及时间感显得特别重要。双杠动作允许最多三次一秒钟以上的停顿。动作要求有回环、腾空、以及力量支撑,(通常回环与腾空应多于支撑动作)。在所有的双杠动作中,运动员的肩臂肌肉应保持紧张。

运动员上杠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助跑后通过跳板上杠。下杠可以包括前、后空翻及转体等。

一套双杠动作结束落地前,运动员不能触到地面,身体(手臂除外)也不能接触双杠。握杠可以正握或反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