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叉尾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叉尾鲷

学 名 :Aphareus furcatus,又称橄色细齿笛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笛鲷科叉尾鲷属的鱼类。

俗 名 : 小齿红鲷、阔嘴郎仔(台东)。

地理分布 : 于印度洋塞席尔群岛至太平洋夏威夷群岛及大溪地岛、北至日本。

台湾分布 : 台湾主要产于南部及东部海域。[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笛鲷目 Lutjaniformes

科: 笛鲷科 Lutjanidae

属: 叉尾鲷属 Aphareus

种: 叉尾鲷 A. furcatus

形态特征

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6-3.8倍。两眼间隔平扁。眼前方无沟槽。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骨无鳞。上下颌骨齿细小,随著成长而消失,腭骨和锄骨无齿。鳃耙数46-52。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及臀鳍上均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且平直。背鳍硬软鳍条间无深刻;背鳍与臀鳍最末之软条皆延长而较前方鳍条长;背鳍硬棘X,软条11;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深叉。

体呈粉红色至浅红褐色而带有黄色光泽,前鳃盖骨及主鳃盖骨具黑缘;背鳍、腹鳍与臀鳍淡色至淡黄色;胸鳍淡色至淡红褐色;尾鳍红褐色至暗褐色而带淡色缘。依据 Nelson(1994)将其置于笛鲷(Lutjanidae)科中的滨鲷亚科(Etelinae)。

栖所生态

栖息深度1-122公尺,主要生活在近海的珊瑚礁、岩礁区及潟湖,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属肉食性,以其他鱼类、甲壳类等为食,可作为食用鱼及游钓鱼,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模里西斯。

渔业利用

一般以一支钓、延绳钓等渔法捕获。可煎食或煮味噌汤食之。肉脏可能具有累积之热带性海鱼毒,应避免食其肉脏。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0 沈世杰 编 Shih-Chieh Shen ed. 1993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