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斗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叉尾斗鱼 |
中文名: 叉尾斗鱼 |
叉尾斗鱼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 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斗,是著名的观赏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1]
叉尾斗鱼名称由来
中国斗鱼,又名:叉尾斗鱼、兔子鱼、天堂鱼等等,龙岩人叫“呯朋”,也叫“三斑”。阳江地区叫“频频屁”。福建屏南称之为“乒乓狮”。梅州地区叫“旁皮腊”。以前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
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形态特征
野生的中国斗鱼体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竖条纹,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绿色斑块。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
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
广义的中国斗鱼,是中国和越南出产的5种原生M属斗鱼的统称,狭义上的中国斗鱼不包括越南产的两种黑叉。
普叉成鱼体长5~7厘米,体形略侧扁,头略尖,眼黄色,瞳孔黑色,眼部有一道横的细短黑纹,鳃盖上有一蓝色盖斑,雄鱼的盖斑较明显。体色为浅褐色,雄鱼体侧有红蓝或红绿相间的纵纹,随鱼的状态纵纹颜色会改变,状态不佳时会褪为浅红色和浅绿色。雌鱼体侧纵纹不鲜艳且不明显,通体呈浅褐色。背鳍与臀鳍基部长,两鳍呈深蓝色,有浅蓝色或白色边缘,尾鳍红色,呈叉状。雄鱼成熟后背鳍、臀鳍、尾鳍末端修尖,多数个体鳍端会有细长拉丝,尾部叉状明显,呈鲜艳红色并有蓝色斑点,拉丝末段呈浅蓝色,雌鱼各鳍无明显修尖,腹部微凸。
圆尾外型与普叉类似,但体侧条纹较集中在身体前部与头部,呈交错绿褐色与黄白色纵纹。尾部不呈叉状,张开后近似椭圆或扇形,部分雄鱼尾鳍上有浅蓝色星点。
黑叉体形比普叉略细瘦,体表呈浅褐色,灰色,黑色,绿色等,一些个体带有绿,蓝,紫等色调,盖斑与不明显,无纵纹,雌雄个体相似。尾部叉状,有蜘蛛网状条纹,雄鱼尾部较长。
生境
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斗,是著名的观赏鱼。
和其它斗鱼科的鱼类一样,中国斗鱼除正常呼吸器官之外,还长有褶鳃,可以直接从水面以上的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斗鱼以其艳丽的体色和好斗而为人们所喜爱。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而且偶尔会攻击其他的小型鱼类,因此建议不要将中国斗鱼与体型较小而游动缓慢的鱼类饲养在一起,当然为了避免成为大型食肉性鱼类的“点心”,也不可以将中国斗鱼和这些过于凶猛的鱼类共同饲养。
鱼体长可达5至10厘米。叉尾斗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在水温20至25度的脏水中,生长良好。喜食昆虫幼体和鱼虫,也食干饵料。性好斗,不仅互斗,又能吞食别的热带鱼小鱼,不宜混养。养时在水中多植水草并多放些石块,为其设置藏身隐蔽之处。要用大型水族箱饲养,环境光线要暗些。不能与别的鱼混养。属夜行性鱼类,白天也摄食,夜间比较活跃,能跃出水面。
饲养方法
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而且偶尔会攻击其它的小型鱼类,因此建议不要将中国斗鱼与体型较小且游动缓慢的鱼类饲养在一起。虽然说这样,但其对多种非艳丽的小鱼比较温顺,例如吃蚊鱼等,可以很好的混养。而色彩过于艳丽的鱼就要小心,这种鱼妒忌心较重,鱼儿有可能会被咬死。我试过在养凤尾鱼的缸里加入了吃蚊鱼和斗鱼,结果凤尾鱼死了不少,而吃蚊鱼却生活得很好(不排除吃蚊鱼所为)。当然,为了避免其成为大型食肉性鱼类的“点心”,也不可以将中国斗鱼和那些过于凶猛的鱼类共同饲养。中国斗鱼尾巴会生长,当到了一定程度会有蓝色的“婚纱”,但同种养殖的中国斗鱼会互咬尾巴,所以“婚纱”很难得的。
中国斗鱼的体质强健,不择食,偏爱肉食性的饵料,它们对饲养环境要求不高,对水质也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说饲养很容易,因而受到一部分养鱼爱好者的喜爱。性喜阴,喜隐匿,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深或变浅,所以捕捉到的斗鱼长期在光亮的环境中饲养,身体的颜色会变得暗淡,而野生的斗鱼颜色却异常鲜艳。在家饲养的朋友可以通过调节光的强度或营造隐蔽环境,使斗鱼恢复原本美丽的颜色。也有人喜欢用白色的容器饲养,长久后使其褪色为“白虎鱼”。
繁殖方式
斗鱼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续种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泡沫筑巢的繁殖方式和口中孵化的方式。繁殖缸的准备:在繁殖前要提前准备好繁殖缸,以30cm×10cm×15cm左右的玻璃缸为宜,在底层铺入一层干净的矽砂,并密密植入牛毛颤、鹿角苔、莫丝、小香菇等水草,以便刚开始交配时为胆怯的雌鱼提供躲避的场所。将曝气处理过的水加入繁殖缸中,保持水温26~27℃,pH值6.8~7。
泡沫筑巢:
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有泰国斗鱼、盖斑斗鱼、中国斗鱼 等。一般斗鱼在4~8月龄性成熟,可选择6厘米以上的斗鱼种鱼,雌鱼要选腹部臌大成熟抱卵的鱼只,否则放入繁殖缸会受到雄鱼的猛烈攻击和伤害。泡巢型繁殖的斗鱼雌雄鱼同时发情,可将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雄鱼会利用浮水植物做为据点,持续不断地吞食空气,并将鳃中的气体从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围制成圆形的泡沫巢。筑好浮巢后雄鱼便在雌鱼周围翩翩起舞,来展现自己绚丽的色彩博取雌鱼的青睐,渐渐雌鱼在雄鱼的诱导下,游向新建的泡巢。它们在浮巢下方开始交配,雄鱼将整个身体弯曲至“U”型,并紧紧拥裹雌鱼,雌鱼每次产卵在400~1000粒左右。待排出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卵慢慢浮上水面后,便可移出雌鱼,以免雄鱼护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赶雌鱼,使其受伤甚至死亡。雄鱼会将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并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鱼卵堆叠在一起,犹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此时的它们会一改平时的霸气,开始耐心细致的照顾鱼卵,既要不断修补浮巢,用鳍搅动水流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要不断辨别剔除已死的受精卵。经过48小时后,小鱼从卵中孵化出来,拖着尾巴尖挂于泡沫下面漂浮在水面,此时的稚鱼靠吸收卵黄囊生存,而雄鱼会一直守护稚鱼,并不停的用嘴将掉下的幼鱼苗带回泡沫中,直到3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稚鱼独立游动了,才可捞出雄鱼,进行稚鱼的饲喂。
口中孵化:
即在口腔中哺育幼鱼的方式。属于此类型的斗鱼有战狗斗鱼、弗西斗鱼。口孵型斗鱼公鱼一般要比母鱼发情早,待交配完成后,雌鱼会帮雄鱼收集沉于水底的卵粒,雄鱼则会不时地蠕动嘴巴,以重新排列、调整含在口腔下颚的卵的顺序,使口腔能最大限度的融下所有的卵粒,等到雄鱼将所有的卵含入口中后,就要及时将雌鱼移出繁殖缸,经过10~14天后,仔鱼便孵化出来。口孵式繁殖孵化率高,但雄鱼体力消耗大,孵化过程中应确保适宜的水质和安静的环境,以免雄鱼吞入嘴中的受精卵。
參考來源
- ↑ 叉尾斗鱼概述(附图),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