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是一年中秋時(黃愛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又是一年中秋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又是一年中秋時》中國當代作家黃愛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是一年中秋時

中秋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算來最是個浪漫多情的了。有皎月映照,有桂香縈繞。而圓月里那顆永伐不倒的桂樹,註定了中秋的月亮是無與倫比的。那輪白玉盤,在這一夜,成為華廈兒女心中共同的一輪皎潔。

而在中秋節前後,又恰是桂花開時節。

桂花開在八月,是一種雍容華貴。她從李清照委婉多情的詞里款款走進八月天,「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春秋」,剎那芳華,成就桂花最完美的綻放。而那「暗淡體黃情跡遠」的桂,開得婉約而恬淡,在風清雲淡的八月,留一種悠長而綿延的香。歷來被人吟詠、歌頌,桂不朽,詞不朽,人不朽。

桂花映月圓,圓月有桂樹。桂與月,難分難解,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人舉杯對空遙問月,千古一腔心事都付月。月寄託着人類一切所有美好的願望,對月喃喃許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愿,任何時候的月,都沒有在中秋節這天圓,這麼美,這麼的讓人思念。

中秋夜最美的,莫過於一家人在月下團聚,到了這一天,無論你有多忙,人有多遠,都要趕回家中,過「中秋節」,這是人們寄意於「月圓人團圓」的美好。

小時,我們當然是最愛過中秋的。中秋節的前兩天,外公就拄着拐杖,來我們家,接我們去過節,那時又沒有手機、電話之類的通訊,有什麼事全憑口信。那時,已近70高齡的外公來我們家,一來一回,差不多要一天的時間,我們常常把外公送出去好遠了還捨不得回家。

中秋節這一天,母親早早地給我們梳洗打扮,到幾十里路外的外公家過「中秋」。山路彎彎,我們幾姐妹一個個歡呼雀躍,走得腰酸腿疼也不覺得累。路上,能遇到來來去去回家過節的人,儘管大都不認識,但彼此還是要打聲招呼「回家過節麼?」「嗯,回家,回家。」山風忽忽,草木搖搖,一派歡喜之態。翻過數不清的山坳,遠遠地,外婆倚在自家木橋上,手搭額頭,眯眼望着我們,生怕我們幾姐妹們中漏掉了誰。

吃完晚飯,一大家人坐在場壩中間,我們大口吃着石榴、月餅,然後聽着大人們講故事。最愛聽的,就是外公講在中秋夜裡要 「守天門」,那些神奇在外公捋着的鬍鬚里娓娓道來,「開天門」,是說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的各路神仙要打開天門,看看人間有沒有什麼心愿,或有什麼辦不到的事。人們若守到天門開了,就馬上要給神說,自己想要什麼,想辦什麼事,神仙會替人們達到這些心愿和事,不管要什麼神仙都會滿足你。只是開天門時聲音很大、時間很短,一般人還反應不過來天門就關了。

外公端坐在太師椅上,手撫長壽須,呷一口茶,慢慢悠悠地給我們開始「擺經」:往常(從前)啊,有一位老婆婆,家裡很窮,沒吃的,她很餓,想找點吃的,於是,她就等八月十五晚上開天門,等到半夜,忽聽到天上「轟隆」的一聲,老婆婆一抬頭,只見滿天的花花綠綠,老婆婆嚇得說不出話來了,就指着自己的嘴給神仙比劃着,意思是說她想要點吃的。第二天醒來,卻長了一嘴白鬍子,原來神仙會錯意了,以為她想長鬍子。

外公講故事時,我們就坐在場壩里,明月朗朗,整個村莊罩在月色里,桂花在夜色里靜靜綻放,朦朧而幽香。遠處騰起夜霧來,薄薄的、輕輕的,如紗似煙,一天的碎星子。

這是我記憶中鄉村的夜晚,它珍藏在我的腦海深處,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至今我自己都不明白,我對鄉村夜晚為何那般鍾愛,超過任何一切場景,那麼溫馨。

意猶未盡的我們總是纏着外公講故事,一個又一個,外公拗不過我們,又只好給我們講着:從前有個人,守天門守到半夜了天門還未開,便想,趁天門還未開,去弄點棕來打雙草鞋穿。於是他就去偷別人的棕,正爬到棕樹的半中腰,聽到一聲巨響,抬頭一看,天上紅的綠的到處飄,他以為是他做了錯事,天神要懲罰他,嚇得從棕樹上掉下來,摔暈死過去了,醒來時,天門早開過了,什麼都沒得到。外公講完故事,起身又去忙別的事了。

這些神話把我們驚奇得不得了。心下里暗暗替那老婆婆不值,都守到「開天門」了,怎麼會說不出話來了呢,太可惜了。便也想等開天門,那時很沒出息地,也就想要神仙給點好吃的,可又怕像那位老婆婆一樣,被神仙會錯意了,長一臉鬍子,那多怕人啊。不守吧,但「天門」里有那麼多好的東西,對我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便決定,搬條長板凳,睡着守,開天門時不是聲音很大嗎,肯定能被驚醒過來,把自己想要的東西默默地背一千遍,記下來,只待「天門」一開,就喊出來。往往都是一覺醒來,卻早已被大人抱回了床上,天已大亮。到底是心有不甘,還要不依不饒地問大人「昨晚上開天門了沒?」一直都未曾守到「開天門」,小小的心裡很有些遺憾。真想看看「天門」里有些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守天門」成了童年裡最大的一個夢想。

當然,「摸秋」才是中秋節的重頭戲, 「摸秋」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也是最大的樂趣,幾時在哪裡看到了什麼瓜果,那一定要惦記着,等八月十五來「摸」回去。我們心急火燎地吃完晚飯,幾個小夥伴就偷偷摸摸地來到田裡,把早就看好了的花生、板栗、石榴等一咕腦地裝里背簍。不過,有「摸秋」就有「守秋」,稍微好一點,價值高一點的東西,人家就要「守」,我們去「摸秋」時,大人看到我們只拿點瓜果蔬菜啥的,也就不大在意,佯裝撒一把土沫子。不過,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人家家裡有什麼好東西,也想趁機「摸」回去,比如要拿別人家的犁頭,挖鋤等,還有更過份的,去偷人家剛收回去的新鮮的穀子、黃豆,這樣的行為,就另當別論了。

而關於月亮,民間有一種傳說,就是不能用手指着月亮,因為那是對月亮的不尊敬。如果用手指了月亮,就要連忙轉指到其他東西上,比如南瓜、樹木、花草等,意指是這個東西指了月亮。如果指了月亮而不指別的東西,半夜裡就要被月亮婆婆劃破耳朵。

在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我們當然是不相信的,於是就背着大人偷偷地指一下月亮,然後就用手緊緊地捂着耳朵,連睡覺時都捂着,第二天早上一醒來,馬上要摸摸自己的耳朵還在不在,生怕被月亮劃了耳朵。這些傳說,伴着我們生動的童年,幻化為成長中絢爛的風景。而中秋的月亮,也被人們賦予了神秘的嚮往與美好的憧憬。

匆匆數年,隨着外公外婆的去逝,長大後的我們不再去外公外婆家過「中秋」。外公去逝的那年,我正漂泊在外,沒能送外公最後一程,也是此生遺憾。

我們家的那棵桂樹還在,年年花開,而我,已記不清錯過了多少桂香與月圓的日子。年少無憂的歲月一去不返,剩下的只有被時間打磨的滄桑和疲倦。想起當年,父親健在時,無論過什麼節日,都要給我們幾姐妹打電話,「接」我們回家過節。如今,母親已至古稀,她的兒女們各各成家,忙這忙那。當年的外公外婆,是怎樣思念着他的兒女歸家;如今的母親,就有多少個月圓的日子,站在村頭,也盼兒回家。而多年以後,滿頭華發的我將繼承着他們對下一代的思念。

那條通往外公家的路,應是荒草淒淒了吧? [1]

作者簡介

黃愛華,湖北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