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参加工作,撰写报道(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参加工作,撰写报道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参加工作,撰写报道》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参加工作,撰写报道

1973年5月底的一天,徐光学去了一趟县城,到哥哥徐光华那儿办事,从哥哥那儿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桐城县武装部招人。徐光学觉得自己是军人出身,又能写会画,应该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如果能够到县武装部工作,对徐光学来说,那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军人退伍后到武装部工作也应该算专业对口。

于是,徐光学带着兴奋的心情,立刻返回家中同父亲商量。父亲徐成贤认为当兵五年退伍回来的儿子总不能一辈子在家种田呀,总得想办法给他找个稳定的工作,现在县武装部在招人,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的想法同儿子不谋而合。于是,徐成贤带着儿子的全部档案资料,亲自去了一趟县城,找到了县委常委组织部郑部长,希望郑部长能够把徐光学推荐给县武装部。郑部长看完徐成贤递过来的档案资料,觉得徐光学是个挺不错的小伙子,便答应帮忙。

郑部长带着徐光学的相关资料到县武装去了一趟,将其档案转递给武装部长。武装部长浏览徐光学的档案后,随即决定录用徐光学。因为县武装部急需一名通讯员,而徐光学的档案资料中写得很清楚:在部队里搞过宣传,擅长通讯报道的写作。徐光学正是县武装部想找的人才。没过几天,徐光学就接到去县武装部接受培训的通知。接到通知,徐光学就到武装部报到。这样,徐光学顺利地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和徐光学一道参加培训的有三人,都是退伍军人。他们接受的培训是怎么样写通讯报道。徐光学认为自己写新闻稿和通讯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自己是老三届学生,又在部队里搞宣传搞了五年。这次,县武装部对他进行正式培训,给他一个继续学习写作通讯报道的机会,他很高兴。通讯员月薪40元,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徐光学对这个待遇比较满意。在培训中,徐光学还了解到,县武装部招人的真正目的是想为部分公社培养一批武装部长。


徐光学是幸运的,刚退伍不久就谋到这样一份不错的工作。为了方便工作,县武装部还分给他一间房子,条件还算不错。徐光学于是住进武装部,吃住都在那儿。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县武装部的宣传工作中去。

接下来,徐光学被派出去开展工作。他深入到全县各区、各公社,详细地了解情况,搜集第一手材料,然后写成通讯稿。徐光学的通讯稿质量很好,深得领导好评,一个月内就有好几篇通讯登在《安庆报》《安徽日报》上。县武装部长见这个新来的小伙子这么能干,心中高兴,当着众人的面夸奖徐光学:“小伙子很有才能,通讯报道写得不错。好好干,是武装部长的苗子。”

其实当个武装部长根本不是徐光学的目标。他的目标是想考大学,到大学里深造。可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大学招生制度受到冲击,像徐光学这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想入大学深造,也没有机会。

徐光学眼下既然没有机会读书,那就老老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他一门心事扑到通讯报道写作上。从下面的区委、公社回来,他就赶写通讯报道。然而他也不是每天都写,比如周末。有时候去看看电影,有时候去哥哥徐光华那玩玩。当然,他一定会去北街小学转转,因为那儿有他的同窗好友龙姑。

他正式上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徐光学到北行小学龙姑那儿。龙姑见老同学徐光学来了,自然很客气地接待。徐光学被让进了她的宿舍,寒暄之后,自然是谈到工作情况。徐光学没有直接告诉龙姑,他已在县武装部上班,大约是想考验考验她。徐光学于是装着略带忧郁的神情说:

“这次退伍回来,除了在家种田外,也没有别的工作可做。”

“这是暂时的。”龙姑安慰道,“我有一种直觉,凭你的能力和才干,是不会一辈子种田的。现在种田只是暂时的。”

“我有什么能力和才干。”徐光学说,“就我这个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捏泥巴的命。”

“别自己瞧不起自己。”龙姑稍稍抬高声音,“你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会尽量帮你的。不论你将来选择干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现在,你在农村种田,是有点委屈了。要是种田累了,你就到我这里来休息休息。”

“我要是能有一份像你这样稳定的工作,那该多好哇!”徐光学说。

“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工作的,而且工作一定比我的好。”龙姑满有把握地说道。

“但愿吧。”徐光学说,“像我们这些老三届毕业生,文化程度也不算高,小事不想干,大事又干不了,也不知道我们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龙姑说。

徐光学在同龙姑谈天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说自己在武装部里工作。不过,言谈之间,徐光学无不流露出想继续深造的意思,但是,正在进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让他感到茫然。“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场失去理性的运动,因而“文化大革命”时代也是一个失去理性的时代。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大学也没有完全停止招生,只是招生方式令21世纪的人感到好笑。比如在一次大学招生口语时,主考问一位被推荐来想报考日语专业的考生:“简单的日语句子会写吗?”考生说:“我只会说几句,不会写。”主考又问:“那你凭什么报考日语专业?”该考生不慌不忙地伸出双手,张开手指,让主考看他满手的老茧说:“就凭这个。劳动人民做主的国家,劳动人民子弟就应该上大学,满手老茧就代表我是劳动人民。我还会说几句日语,我怎么就不能报考日语专业?”主考说:“好吧,你说几句日语给我听听。”该考生想起以前看过的抗日电影,就张口喊道:“你的,太巴克(日语香烟之音)的拿来,我的米西米西的有,八个亚路。”听了该考生的“日语”,主考老师目瞪口呆!“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废除高考形式,实行推荐制。结果,数以百万计的低文化火夫、农夫、饲养员、翻砂工……由于“出身好”被推荐上大学。他们凭什么被推荐的呢?凭的就是他们手上的老茧。

徐光学的手上没有老茧,再说徐光学的出身虽然很好,可是曾经有人向组织上写过他父亲的“人民来信”,即使大学实行推荐制,恐怕徐光学也很难被推荐上大学。再说,这期间他正好在延庆海军某技术勤务团服役。现在退伍了,徐光学又一次想继续深造。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机会还是来了。邓小平同志的复出,给徐光学带了新的希望。邓小平同志非常注重知识,注重大学招生,对大学招生采用推荐而不采用考试形式非常反感,他决心拨乱反正,于是,冲破重重阻挠,废除大学招生推荐制,实行考试选拔制。在邓小平同志的坚持下,1973年的大学招生采用了考试选拔形式。当徐光学从报纸上得知大学招生采用考试的形式时,他的心情不是用“兴奋”二字可以形容得了的。

半个月后,徐光学又到龙姑那里去。走进老师宿舍区,徐光学见龙姑正在井边洗衣服。他满脸笑容地走近龙姑。龙姑见徐光学来了,将眉毛一扬,带着几分嗔怒,批评道:

“好你个徐光学,竟敢欺骗我!”

“不敢不敢。”徐光学笑兮兮地说。

“还说不敢?你在县武装部参加培训练,你写的大关区学习'红旗渠’的稿子都上报纸了。你还保密啊!”

“我是被暂时抽来写稿的,”徐光学解释道。

“你们在县武装部参加培训的共有三人。县武装部先让你下去锻炼锻炼,然后把你们派到各公社去当公社武装部长。还敢瞒我!”龙姑瞪着大眼睛。

“你听谁说的?”徐光学反问。

“我的小叔叔给县委干部开车。他的话还能有假?”龙姑神情严肃地说。

“我不想当什么武装部长,我想考大学。我目前的这个工作也不算什么,而且只是暂时,所以也就没有对你说。不过,我没有对你说实话,算我不对,我向你赔礼道歉,这总该行了吧。”徐光学让一步。

“不行。”龙姑说,“你得向我保证,下次不许再骗我。”

“是,我保证。”徐光学做了向首长敬礼的姿势。

龙姑笑了。她放下手中的衣服,领着徐光学进了自己的宿舍。

徐光学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文化功底太浅,知识太少,从长远看利益来看,还是要上大学,眼下在武装部写写稿子,拿点工资是维持生活吧。”

“你的想法很正确,我全力支持你。”龙姑斩钉截铁地说,“报纸不是说今年7月我们安徽省,不,全国都要举行高考吗?你要是参加考试的话,准能考取。”

“你就对我那么有信心?”徐光学笑着说。

“别人我不了解,对你我还不了解吗?”龙姑很有把握地说,“从现在算起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你得抓紧时间复习,有困难就对我说。”

“可是,我眼下正在武装部工作,这份工作我刚得到。再说武装部长对我还不错,我不能才干两个月就走人呀?”徐光学说。

“那你就先同武装部长通通气,征求领导同意。我想领导会同意的。”龙姑为徐光学出主意。

“好吧。”徐光学表示答应。

“因为我们北街小学要设高考考场,所以,半个月后我们就放假,我要回吕亭老家休息。”龙姑说,“你就在我的宿舍里好好地复习功课,这里很安静。我把房间的钥匙交给你,里面有许多复习资料,食堂饭菜票就放在那个抽屉里,随便你用。如果复习资料不够,我再给你找一些,你一心一意地在这里复习吧。”

“饭菜票我买吧,”徐光学争辩道。

“你要是自己买饭票的话,那就看不起你这个老同学了。我的工资管你吃几顿饭还会有问题吗?”龙姑说。

“那好吧,一切听从你的安排。”徐光学说。

这次谈话之后,徐光学参加考大学的信心更足了。于是,他返回武装部找领导商量,以争取领导的同意。[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