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印象初 | |
---|---|
出生 | 1934年7月 江苏海门市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母校 | 山东农学院 |
职业 | 昆虫学家 |
研究领域 |
医学 |
印象初 [1]>
- 昆虫学家 男,1934年7月生,江苏海门市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河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2]>
- 195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2-7届理事会理事。青海省科协常委、副主席。中国科协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6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现任《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和《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编委。长期从事蝗虫分类工作,30多年来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是蝗虫的发音器官构造之一,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缺翅、缺发音器、缺听器的种类是最进化的种类,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在蝗虫分类工作中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揭示了物种由于海拔升高,其形态特征出现梯度变异为种内变异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原上生存的缺翅、缺发音器、缺听器的种类是最进化的种类,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建立了中国蝗总科的新分类系统,并提出北美洲的Tanaoceridae是螽向蝗进化的中间类型。
荣誉及奖项
- 1986年7月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986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8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1989年4月青海省劳动模范
- 1990年12月青海省优秀专家
- 1991年10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享受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