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政府大力扶植 鼓勵家庭養殖珍珠脫貧致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16年,那仁達·加瓦(Narendra Garwa)陷入了財務困境。他在拉賈斯坦邦一個叫任瓦爾(Renwal)的村莊裡的小書店嚴重虧損。

他需要養家糊口,但自己受教育又不多,於是在互聯網上搜索各種賺錢的主意。他曾經在塑料瓶中種植蔬菜,獲得了一點成功,但後來找到了更具利潤潛力的行當——養殖珍珠。

他說,「拉賈斯坦邦是個乾旱缺水的地方。在供水有限的情況下想辦法養殖珍珠的確是個挑戰,但我決定試一試。」

貝類軟體動物在其保護性的軟膜組織當中感覺到刺癢時會做出反應,結果就生成了珍珠。軟體動物分泌出一層又一層的碳酸鈣和珍珠蛋白,這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珍珠母。

在野生狀態下,形成珍珠的情況很少出現,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珍珠都來自軟體動物養殖,出產珍珠的軟體動物通常是牡蠣或淡水貽貝。

人們仍然潛水在野生的牡蠣或淡水貽貝里採集珍珠

誘發軟體動物產珍珠,需要人工把刺激物植入軟體動物。不過加瓦發現,這是是個需要小心操作的過程,要謹慎處置貽貝或牡蠣。

他承認,「我第一次嘗試完全是個災難」。他買了500個貽貝,只活下來35個。

加瓦長途旅行去喀拉拉邦(Kerala)購買貽貝,需要坐36小時的火車,行程 1,700英里。他還用自己的積蓄和借來的錢,湊夠了16,000 盧比(200美元)購買了所需的貝類。

他在自己的後院挖了一個邊長10英尺的坑作為養殖基地。

儘管遭遇了挫折,但他沒有放棄。他去參加了5天的珍珠養殖培訓。他說,「養殖牡蠣和養嬰兒一樣。」

「在生長期需要監測水況,這對於提高產量和高質量養殖很關鍵。」

現在他已經有了一個長50英尺,寬40英尺的水塘,他在水塘里投放了多種維生素和鉀礬,讓水達到合適的酸鹼值,有利於貝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