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大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南大洋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南大洋(南大洋)一般指南冰洋

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间的太平洋的海域。

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

2021年6月9日,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学会8日庆祝“世界海洋日”的到来,同时它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也就是世界第五大洋。

分类

南冰洋可以分成南极洋与亚南极洋。南极洋通常指辐合带以南的海区;南极辐合带在南纬55°附近,是世界各大洋中最重要的界线之一。亚南极洋则指南极辐合带和亚南极辐合带之间的海域。冬季,南极洋约有20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被海冰覆盖,夏末时节海冰区域缩小为350万平方千米。

南极大陆沿岸的近表层海流沿着大陆自东向西环流;在大洋中则相反,为自西向东环流,从而形成了以南极大陆为中心的同心圆的水团。向东流的海流的南边与南极大陆近岸处向洗流的海流相接在南极辐合带64°-65°处。南极大陆架面积不广。几乎自岸边开始就是大陆坡。大洋盆地均沿纬线延伸,最深在5000米以下,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最深水带。也有一些面积很广的隆起和水下山脉,班扎雷浅滩仅深188米。沿岸为冬夏宽度不一的陆缘冰和岸冰所环绕。表层海水低温(由南部的-1.8-1.9℃到辐合线为0℃),盐度34-34.5‰,其下则分别为暖深水层和底层水。冰山漂流的最北边界,一般在南极辐合线附近。海洋生物以磷虾、企鹅、鲸、海豹为代表。

形成

在3000万年前,当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时,环绕南极洲的洋流才开始出现,因此南冰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洋。南极洋流和北方暖水的汇合处,是南冰洋的天然边界,南极洋流在新西兰南部维持在60°S左右,在大西洋部分,由于强西风带的作用,可到达48°S的地方。

地质地形

除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外,南极周围的大陆架窄而深,常年承受厚达2000~2500米冰幔的重压,致使大陆边缘沉陷,陆架与陆坡间的“坡折”深达400~800米,较其他大洋坡折深度大。陆坡陡峭,坡度为5%。洋底很深,由三条海岭分割成三大海盆。主要的海岭为斯科舍海岭,呈弧形,在海面下连接了南极大陆与南美洲,露出海面的部分形成斯科舍岛弧,包括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和南设得兰群岛。其余两条是凯尔盖朗海岭和麦夸里海岭,都有露出海面的岛屿。三大海盆中的南极-大西洋-印度洋海盆(也称瓦尔迪维亚海盆),最大深度6972米。其余两个海盆为南印度洋海盆(也称诺克斯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也称别林斯高晋海盆),最大深度分别为5455米和6414米。仅有的一条深海沟叫南桑威奇海沟,最深处8400米。洋底沉积结构比较简单,几乎呈同心圆状绕极大陆分布:靠近大陆边缘的内圈有大量卵石、砾石、冰碛石等冰川海岸沉积物,中圈以硅质软泥为主,靠北界的外圈以钙质软泥为主。

气候

洋区陆地少,气温水平差异小,等温线平直,几与纬线平行,气压场与风场接近行星风系。洋区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强劲而稳定的纬向环流。除西北—东南向移动的过境低压外,海洋上空没有闭合的低压区或高压区。在副热带高压带与南极反气旋之间有一绕极低压槽,其轴线位于南纬60°~70°之间,所以大部分温带范围内,气压梯度都指向南方,直至南纬60°以南,气压才开始向极地增加。气压梯度力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南大洋洋面上终年盛行西风。

南纬40°~60°,气压梯度大,风向稳定,风力强劲,平均风速达每小时33~44公里,构成威胁航行的“咆哮西风带”。盛行西风在高纬区和低纬区之间形成“风壁”,阻挡低纬区暖空气进入南极高原,使南极反气旋保持恒定。冰原上空极其冷密的空气会顺坡而下,这种下降风风速很大,刮来大量松散雪,和沿岸区形成的流冰群一起,大量吸收海洋热量。年降水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在南纬40°~55°约为1000毫米,南纬70°~90°则在200毫米以下。夏季在南纬65°以南,冬季在南纬60°以南,只有冰晶或雪的固态降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