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端,毗邻漳平、安溪、长泰、芗城、南靖。距厦门150公里,是福建省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林业商品材生产基地,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

通行闽南方言,另有畲族使用畲语(与客家语十分接近)。[1]

历史沿革

周代,华丰属"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辖地。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越人大规模入闽,和当地土著人杂处,逐渐形成了新的闽越部落。华丰地属"闽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建闽中郡,华丰地属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封越王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县(今福州)。华丰为闽越国辖地之内。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兴师征伐闽越国,闽越国亡。故地改设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县署设在冶(今福州市),华丰属会稽郡冶县所辖。

东汉时,冶县易名为东侯官,华丰归属不变。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以后,孙策进军福建,改名建安郡,下辖5个县,华丰属建安郡的侯官县。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三国归晋后的第三年,析建安郡地,立晋安郡,郡治设在侯官。华丰纳入晋安郡的晋安县。

梁天监中,析晋安郡地置南安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建立龙溪县,华丰为龙溪县的一部分。

南北朝,陈改南安郡为闽州,后又改称丰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又称泉州为闽州。翌年又改闽州为建安郡。这时,华丰为建安郡龙溪县的一部分。

唐高祖元年(618年),隋亡唐立,华丰属岭南道(后改称江南东道泉州都督府)丰州龙溪县辖地的一部份。

贞观初,废丰州入泉州。龙溪县(包括今华安县境)又隶属于岭南道泉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批准在泉、潮二州间设置漳州。

唐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隶于江南东道,华丰则为江南东道漳州龙溪县所辖属。五代十国时期,华丰属漳州龙溪不变。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献地归宋。雍熙二年(985年),泉、漳二州隶属于福建路,纳入宋版图。华丰随漳州龙溪县入属。

北宋时,华丰为福建路龙溪县游仙乡九龙上里,统9图,辖11保:即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

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改龙溪县33里为30都,华丰列为龙溪县二十五都地。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元朝建立。先在闽置泉州行省,后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省。这时漳州升为路,领4县,龙溪县(含华丰)从属。

元末,华丰地为福建行中书省漳州路龙溪县领地的一部份。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元灭,明朝建立。明初福建设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同年漳州改路为府,领10县,华丰随龙溪县入属于漳州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清朝建立。顺治三年华丰随龙溪县入清版图,属福建布政使司漳州府所辖。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次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治为道治,并改厅、州为县。华丰为龙溪县分县,设县佐。

中华民国2年,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四路。漳州龙溪县(华丰随之)属福建西路观察使所统辖。

民国3年,改路为道,废观察使改设道尹。西路道改称"汀漳道",辖19县,龙溪县(含华丰分县)归属。

民国14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废道治。福建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县(含华丰分县)为省直辖县。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1912年龙溪县设县佐于华丰。1928年置华安县。1949年11月28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1949年11月18日华安县解放后,撤销原来的乡(镇)保甲制,建立区、村新政权。全县设4个区:第一区(华丰)、第二区(高安)、第三区(沙建)、第四区(仙都);分辖73个村。

1951年冬,改村设乡。全县仍设4个区,下辖55个乡。1952年4月,划出一区的天宫,二区的高车,三区的五岳、宝山、蓬莱、绵治、下樟、上坪、上樟、内宁10个乡,建立第五区(绵治)。

1954年,将原有55个乡调整为65个乡。1955年9月17日,撤销第五区,第一区至第四区改称为华丰区、高安区、沙建区、仙都区。仍辖65个乡。

1956年5月24日,撤销华丰区;6月23日,正式成立华丰镇。至此,全县缩减为3个区,下辖39个乡、1个镇。1957年3月17日,改仙都区华丰镇、下坂乡、罗溪乡、草坂乡、银和乡、银坑乡、西陂乡及高安区高石乡,共1镇7乡为县直辖。

1958年3月12日,实行撤区并乡。全县并为25个大乡:高岭、溪坂、华丰、银和、文下、福春、平都、高安、高明、沙建、新建、上坪、汰内、玉兰、丰山、绵治、玉山、新圩、大岛、吉土、湖林、良村、仙都、大地、云山。

1958年9月14日,将原来25个乡(镇)、8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分辖37个生产大队和5个耕作区。1959年11月,公社体制下放,全县生产大队调整为75个。1960年,生产大队缩减为68个。1961年5月至7月,将全县6个公社、68个大队改为10公社、110个大队。

1969年,改华丰镇为五七大队,归华丰公社管理。1980年10月,撤销五七大队,恢复华丰镇建制;高车公社并入高安公社,良村公社并入仙都公社。

1984年10月,取消人民公社,实行乡(镇)建制。恢复良村、高车2个乡;华丰公社并入华丰镇;其余7个公社分别改为丰山乡、沙建乡、新圩乡、高安乡、马坑乡、仙都乡、湖林乡。至此,全县共设9乡1镇,下辖4个街道居委会、90个村。至1986年,因仙都乡增设高村村,全县增至91个村。

1990年,华安县共设1镇(华丰)、9乡(丰山、沙建、新圩、高安、马坑、仙都、湖林、良村、高车),辖4个街道居委会、91个村。

1997年,华安县面积1315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6个镇、4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良村乡、高车乡。县政府驻华丰镇。

2002年9月,撤销良村乡,并入华丰镇。区划调整后,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

2003年,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高车乡。

行政区划

2008年,华安县下辖6个镇、3个乡:

华丰镇:大同居委会、新村居委会、靖河居委会、平湖居委会、银和村、绵良村、湖底村、岩坪村、华丰村、草坂村、下坂村、赤溪村、罗溪村、高石村、半岭亭村、下田村、良埔村、半山村、大燕村、上雪村、芹岭村; 丰山镇:芹坂村、寨坂村、康山村、下尾村、银塘村、湖坪村、内角村、后壁沟村、红岩村、龙径村、浦西村、碧溪村、玉兰村、玉胜村; 沙建镇:汰口居委会、宝山村、岱山村、庭安村、上樟村、下樟村、利水村、大坑村、建美村、官古村、日新村、汰内村、沙建村、山溪美村; 新圩镇:新航居委会、新圩村、官畲村、华山村、玉山村、黄枣村、天宫村、五岳村、高宅村、下路村、绵治村; 高安镇:半岭村、三洋村、高安村、西洋村、平东村、邦都村、坪水村; 仙都镇:先锋村、中圳村、仙都村、市后村、大地村、上苑村、送坑村、招坑村、招山村、下林村、云山村、岭埔村、高村村; 高车乡:际头村、高车村、前岭村; 马坑乡:马坑村、下垅村、文华村、和春村、福田村、贡鸭山村; 湖林乡:西陂村、吉土村、上田村、石井村、湖林村、前坑村、大坪村、岛濑村。

人口

2008年全市总人口450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

地理环境

地貌

华安境内山岭耸峙,群山重叠,河流纵横交错其间。地貌以山地(中山和低山)丘陵(高丘和低丘)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5.5%,台地平原仅分布在南部,占4.5%。华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落,依次可见中山、低山、丘陵、台地作有规则的排列。地貌大致可为4个山地区,3个大谷盆地,2个濒江带和1个台地平原。最高山峰是东北部的福鼎尖,海拔1503米,最低处在丰山镇碧溪村,海拔仅15米。

气候

华安县地属南亚热带北缘,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对冬季冷空气南下起着阻隔作用,使其强度大为减弱。中部九龙江贯穿南北,夏季暖湿的海洋性季风入侵,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常青、自西北向东南热量分布递增、雨量分布递减、立体分布及灾害性气候频繁等特点。

水文

县内水资源丰富,大小溪流密布,多年平均流量345.61立方米/秒。大于1.4立方米/秒平均流量的溪河有10条,水质好,天然落差大,溪流分布均匀。地下水储量大,泉眼多,水体清,质量高,适合饮用。并有7个温泉点,水温稳定,有害成份少。

土壤

华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全县土壤分为5个土类,14个亚类,37个土属,60个土种。红壤面积最大,有116万余亩;砖红壤性红壤面积其次,有45万余亩,水稻土有13万余亩。[3]

资源

森林资源

截止2009年10月,华安县有山地面积176万亩,人均11亩。林业用地160万亩,有林地138万亩,天然林面积44万亩,木材蓄积量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其中,金山、西陂、利水、葛山四个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6.2万亩。

水电资源

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贯穿全境,全长107公里,是厦门、漳州重要生产生活水源。截止2009年10月,华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42万千瓦,相应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居全市首位。

矿产资源

花岗岩、石英石、钨、温泉。截止2009年10月,华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华安玉(九龙璧)、花岗岩、石英石、钨、温泉等20多个种类。其中,华安玉在华安境内展播面积104平方公里,储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独产于华安九龙江流域,性状酷似碧玉,属碧玉类宝石。2000年,华安玉入选中国"十大国石候选石"、2001年被评为"中华四大名玉"之一,是全国名特石材。被确定为"八闽名石"、"漳州市石"。华安玉已开发出工艺品、观赏石、保健品、建筑板材等四大系列产品。

旅游资源

县域生态良好,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大气环境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人文景观独特,有二宜楼、南阳楼、南山宫3处"国保"单位,仙字潭、东溪窑和齐云楼3处"省保"单位。其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9月份顺利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考察。

交通资源

2004年6月,总投资2.3亿元的省道西港线漳华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成为连接闽中、闽西与闽南的重要通道。2005年11月,总投资7000万元的省道金上线开工建设。2006年,总投资3200万元的县道良马线竣工通车。至2008年,全县9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目标。截止2009年10月,鹰厦铁路贯穿境而过,全长110公里,境内有11个火车停靠站、1个客运站和1个货运中转站。

水电资源

华安县致力建设电力能源基地,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投产水电站229座、总装机22.7万千瓦;拟建的华电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6.4亿元、装机6万千瓦。投资近2亿元配套建设城关、仙都、沙建、金山、丰山5座110千伏变电站。[4]

经济

概况

主要商品有光电、建材、纸业、汽配、精细化工、家具、机械制造、玻璃加工、铁观音、华安玉、清化肉桂、华安坪山柚、竹座垫、竹枕头、管状凉席、竹凉席、雕刻工艺品、高级板材、高级家具、保健用品、华安观赏石、苦菜、蕨菜、中国藤茶、优质大米、蜂蜜。

1994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34109万元,比1949年增加25.7倍;工农业总产值63676万元,比1949年增加31.2倍;粮食总产达70915吨,水果产量2376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元,比1978年增加19.2倍。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55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93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亿元,增长27%;规模工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54.8%。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4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0.97%。农民人均纯收入9127元,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5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增长25%。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81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总产值122.19亿元,增长19.2%;规模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增加18.7%;农业总产值30.73亿元,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2亿元,增长27%;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1亿元,增长27.5%;公共财政总收入7.07亿元,增长12.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3亿元,增长17.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4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0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增长18.3%;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503万美元,增长60.4%;实际利用外资493万美元。

农业

建国前华安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农业内部单一的结构阻碍着农业的发展。建国后华安人民逐渐打破了原来的"农业就是种粮食,粮食就是种水稻"的单一结构,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在保粮保蔗的同时,扩大种植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大力推进富有特色、形成规模的基地农业开发,在全县建立起用材林、四季笋竹、香料(肉桂)、食用菌栽培、名优果茶、蔬菜种植、禽畜水产养殖等7个基地,把山区经济推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1988年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10865万元,1994年达到23520万元。农副产品主要有稻米、茶叶、烟叶、竹笋、甘蔗、柚子、芦柑、鳗鱼等。

2008年,华安县农业产值完成16.8亿元,增长6.0%。茶叶产业持续发展,新种植茶叶1000公顷,总面积达0.75万公顷,创产值7.3多亿元,成为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扶持茶叶生产,出台茶叶种植加工优惠政策,配套补助315万元,鼓励西部片区群众发展茶叶产业,高马线3个乡镇新种优质茶300多公顷。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暨华安铁观音交易会,签订茶叶购销协议2.7亿元。创建茶叶品牌,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出台茶叶企业创牌奖励政策,鼓励茶叶企业积极创建品牌,全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18家,绿色食品基地3家,有机茶1家且全省面积最大;获得省著名商标2个、名牌1个。

全县茶叶面积从2005年的10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6万亩,实现人均1亩茶;茶叶加工企业从2005年的2500多家发展到2010年9000多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品牌建设富有成效。华仙茶都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茶叶产值从2005年的7.5亿元增长到16亿元,茶叶产业成为华安县最具特色、最有效益的富民产业。

工业

华安是山区县份,过去交通闭塞,民不聊生。民国17年(1928)5月12日建县以来,直至1949年11月18日华安解放时的20多年中,工业近乎一片空白。建国后,华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山区丰富的水电、森林资源为先导,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电力、冶金、食品、森林、机械、化工、建材、食品、造纸、印刷、家具等工业群体,1994年全县工业企业1089家

。1994年乡镇股份合作企业已达500多家,乡镇企业总收入44206万元。1988年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11797万元,1994年达4015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食糖、松香、生铁、机砖、机制纸及纸板、草酸、罐头等。

2008年,华安县初步建成光电、建材、纸业、汽配、精细化工、家具、机械制造、玻璃加工等带动力强的产业。

规模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26家增加到2010年的71家,产值达50.22亿,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利胜电光源、龙翔工业草酸相继投产,产值超亿元项目达17家。全县2005~2010年累计报批土地1.4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9796亩。华安工业集中区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省信息产业厅授予"福建省光电产业园"称号,2010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商业

建国前,民国政府重课商税,商品匮缺,物价飞涨。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市场进行整顿,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市场渐趋稳定。1953年8月开始对私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形成。1978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空前繁荣。198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73万元,1994年达13307万元。

2011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16.3%,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2.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31亿元,增长45.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300万元,增长86.7%,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5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00万元,增长46.9%,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10.9个百分点。[5]

社会

文化

华安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文人,如宋代杨汝南、杨承祖等,明代陈天定、方进、赵德懋等,清代唐朝彝、郑亦邹、王履亨等。其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列举如下:杨汝南《夜宿龙头》;杨承祖《福寿林塘》;陈天定《<秋吟>一首》、《北溪记胜》;方进《花山石碑碑文》;唐朝彝《陈北溪故里诗》;郑亦邹《洪石秋子传》;王履亨《冬日舟行北溪晚眺》、《行不得哥哥》等。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永定、南靖、华安)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华安大地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一部分,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其中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福建土楼中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最早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高山族拉手舞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溪窑遗址:高安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有明清名扬一时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溪窑遗址,现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高安镇生态良好,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是省级生态优美乡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3年度工业工作先进单位和财税工作先进单位。

对外交往

漳州对外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友人来访日益增多。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曾先后来访。美国夏威夷水仙花皇后旅游团、12国驻沪外交官和夫人考察团也来寻根、考察。1991年与日本谏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 由"国保"二宜楼、南阳楼和"县保"东阳楼组成,以"圆土楼之王"、"民居瑰宝"华安二宜楼为主体的大地土楼群均为蒋姓祖孙在"康乾盛世"所建的大型住宅,是古代中国夯土建筑一大奇迹。保留着三千年前商代夯土造屋的建筑技术,它们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建筑模式"也是传统文化可见、可触、可感的呈现。闽南传统民居代表性建筑"五凤楼"表现出典型的乡土风格,为研究闽南悠久的乡土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例证。还有始建于南宋恭帝德佑乙亥年(1275),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宫。

特产

华安是中国坪山柚之乡、竹凉席之乡、华安玉之乡、清化肉桂之乡、绿色食品之乡、茶叶之乡。华安坪山柚是世界四大名柚之一,获得全国早熟柚类评比金奖;华安人依靠科技开发竹座垫、竹枕头、管状凉席等新产品,竹凉席是全国农业博览会的名牌产品,全县拥有竹凉席加工企业579家,年产竹凉席200多万床,产量居全国之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华安玉是中国十大奇石之一,被评为全国名特石材,列为候选"国石",已开发出雕刻工艺品、高级板材、高级家具、天然石玩和保健用品等五大系列200多种,华安观赏石是玩石界的新宠,玉石经济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华安是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先进县,苦菜、蕨菜、中国藤茶、优质大米、蜂蜜等1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安乌龙茶获得全国第三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