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日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半日潮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半日潮,是指在一天中(指太陰日曆時24小時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與高潮位、低潮位與低潮位潮高相等,漲、落潮歷時相等的潮汐稱半日潮。

對於地球上任何一個定點來說,從它第一次處於對月點的位置轉到第二次又處於對月點的位置,所需的時間,比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24小時)長一些,先後兩次對月位置的時間間隔約為24小時50分。這個時間間隔叫一個太陰日。在一個太陰日內發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的稱為半日潮。其特點是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的高度都相差不大,而漲、落潮時也很接近。潮汐類型的劃分,取決於分潮振幅之比。當全日分潮的振幅H1與半日分潮的振幅H2之比等於0.5時,則近於半日潮類型。

當不知道格林尼治月上(下)中天時間的時候,對於半日潮港,可用下面的辦法近似求月中天時間:

上半月: 月上中天時間=(農曆日期-1)x 0.8+1200

月下中天時間= 月上中天時間+/- 1225

下半月: 月上中天時間=(農曆日期-16)x 0.8+1200

月下中天時間= 月上中天時間+/- 1225

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近似公式,基本上我們可以大概認為大潮是在中天后的3天發生的,所以當你到海灘玩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公式來大概估計漲落潮的時間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