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六夜玩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六夜玩月》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十六夜玩月》为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居住苏州时所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十六夜出游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月的喜爱,同时也抒发淡淡的乡愁。

这首诗的以新颖的角度写月,摆脱拘谨,使之具有灵动性和欢乐感,为后人所称颂。

作者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曾独自一人辗转多地,此诗就是在诗人再遇仕途低谷,独居苏州时所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十六夜玩月[1]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十六夜玩月》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注释译文

(1)挹:取。

(2)金波,月光。

(3)玉露:白露之美词。

(4)河汉:银河。近人者以地势之高。

(5)巴童:川东乡音年。

(6)浑,全。

白话译文

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似金波可舀,让人爽目怡悦,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浓郁可人。关山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开阔了许多,站在山上仿佛银河就流在脚畔,星辰与我共饮。远处,樵夫唱着歌伴月而归,思乡的战士吹响的萧索笛声缓缓从城楼上飘逸出来,孩童们却不懂这些淡淡的乡愁,嬉戏打闹,乐不思蜀,半夜还在河上行船游玩。

名家评析

《后村诗话》:"河汉近人流",绝佳。

《诗薮》:咏物起自六朝,唐初沿袭,虽风华竞爽,而独造未闻。唯杜公诸作,自开堂奥,尽削前规,如题咏月,则"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皆精深奇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格则瘦劲太过,意则寄寓太深。

《杜臆》:中秋前白露,后寒露,故有是(玉露)名。此时两间游气俱敛,故关山随地而阔,河汉近人而流,金波之爽,无如此时。后四句一时闻见,亦月明故。

《义门读书记》:下语皆切"玩"字。……"旧挹金波爽",切十六夜。……"关山随地阔",当空正圆,高下探阻一片皆明,故曰:"随地阔"。

《初白庵诗评》:结语似闲,细味殊觉其妙。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金波"、"玉露"之类,在当日犹非滥套,今则触目生厌矣。不得以此诋古人,亦不得以此藉口。不言己不寐,而言"巴童"不寐,用笔曲折。张继"半夜钟声到客船",同此机轴。查慎行曰:结语似闲、细味殊觉其妙。

《读杜心解》:"河汉"逼近,而光如欲"流",于夔地尤切。……中秋之月,去(天)河甚远,远则光不相掩;而河于此时,斜亘西南,于夔为近,而夔地又高,所以清辉交映也。下皆言明月夜事,人人忘寝,愈为月光增色。

作品赏析

杜甫写月诗的诗题中有两首较为特殊,即《十六夜玩月》,与八月十五日只相差一天或两天,也可能出于观察一下两天月色的差别,或出于避旧求新的思维习惯,所以一首叫"玩月",

一首叫"对月"。何为玩月呢?从诗的思路仅其内容看,诗人大致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吧:首先是月和人是双向寻趣的,不单是人在玩月;既是"玩"从描写上来看便具有灵动性和欢乐感,摆脱过于拘谨;再是人的范围扩大,不单是诗人玩月。我们且看诗为何来寻趣吧!

这是一首五律,字数不多,但所含面较为宽广,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二两句为衬托或称前言,月所具有的招人喜爱和可亲之处要给予显示或作简要描述。时令已值秋天,月色尤为皎洁明亮,让人爽目怡悦。十六的夜晚月光如金波可舀,多么浓郁,秋露在月光沐浴下更呈玉色之光彩,多么着人心感滋润。十六日的圆月、银光不逊于十五,为"玩月"作了很好的衬垫。三、四两句写人与月寻趣的宽阔空间和较好的条件。请看,关山因有今夜如此明亮玉色的月光照耀,使天地显得更加宽广辽阔,创设了充分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这时你将会发现,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人流显得如此贴近,天上的银河、星星、月亮与人间已如邻近之同居共饮,啊!人与月原来是这样亲近相依。这为今夜人月对玩寻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其中也隐含了月对人之情意。

下四旬为第三层次,写出了今夜玩月的乐趣。诗人的设计也有特色,先写地域之广,有山谷野坡,有边域,有村落,也有河上,可称遍及四方。再写玩月者的类别,有打樵人,有边防卫士,有乡村儿童,也有水上旅途者,包罗广大人群的代表,说明"月"在广大人群心中的情意之深。第三,写如何玩月,打樵者唱着山歌,踏着月光,高兴而归,这是用歌声来玩月。边城城楼上响起横笛曲声,显得多么哀幽,大概是高乡遥远的战士,仰视明月不免有思乡之愁萌生,笛声也就吹出了"乡思曲",这也算月对人的一种同情与共承哀愁。

儿童们在明月之夜,大有跳跃寻乐之乐,他们嬉戏而蹦跳,乐趣横生,玩得如此天真。明月也就高兴地提供儿童们活动的天地,这也是月寻趣之乐。已是半夜还有行舟,有的是夜行之途,也有是月下寻乐,这也含有了行舟玩月之趣。从以上玩月的描述中也可看到诗人杜甫虽心怀思乡之愁,但也有乘乡愁之时作玩月之乐,既可寄托念家之思,也可畅抒对之月爱。

名家评析

《后村诗话》:"河汉近人流",绝佳。

《诗薮》:咏物起自六朝,唐初沿袭,虽风华竞爽,而独造未闻。唯杜公诸作,自开堂奥,尽削前规,如题咏月,则"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皆精深奇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格则瘦劲太过,意则寄寓太深。

《杜臆》:中秋前白露,后寒露,故有是(玉露)名。此时两间游气俱敛,故关山随地而阔,河汉近人而流,金波之爽,无如此时。后四句一时闻见,亦月明故。

《义门读书记》:下语皆切"玩"字。……"旧挹金波爽",切十六夜。……"关山随地阔",当空正圆,高下探阻一片皆明,故曰:"随地阔"。

《初白庵诗评》:结语似闲,细味殊觉其妙。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金波"、"玉露"之类,在当日犹非滥套,今则触目生厌矣。不得以此诋古人,亦不得以此藉口。不言己不寐,而言"巴童"不寐,用笔曲折。张继"半夜钟声到客船",同此机轴。查慎行曰:结语似闲、细味殊觉其妙。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爱动画赏析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三)杜甫辞官之谜

参考资料

  1. 《十六夜玩月》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

《读杜心解》:"河汉"逼近,而光如欲"流",于夔地尤切。……中秋之月,去(天)河甚远,远则光不相掩;而河于此时,斜亘西南,于夔为近,而夔地又高,所以清辉交映也。下皆言明月夜事,人人忘寝,愈为月光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