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北齐

增加 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2][3]。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国号齐,建元天保,迁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七年。
北齐国势本来颇为强盛,但由于北齐帝王多为残暴昏庸之主,导致政治情势混乱,国势也日渐衰落。
后主时期, ''' 周在 齐'''(550年—577年)是中国 周武 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 的统治下日渐兴盛 ]]高洋取代东魏建立 而北 建国号 则衰落 更枉杀大将斛律光、高长恭。577年北周统一北方 建元天保,迁都邺城 北齐灭亡 以晋阳为别都 史称 北齐 灭亡 境内的士族大多迁到关中[4] 以别于南齐。以皇室姓高 成为北周臣民。范阳王 又称 绍义逃奔突厥投靠他钵可汗 。北齐 营州刺史 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 宝宁不降周,奉 湛、后主 绍义为 纬、幼 继续抵抗。后来 高恒六帝,577年被 北周 与突厥关系改善,580 消灭,共享国二十七 北齐国势本来颇为强盛 高绍义遭他钵可汗出卖被交给 但由于 齐帝王多为残暴昏庸之主,导致[[政治]]情势混乱,国势也日渐衰落
后主时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更枉杀大将斛律光、高长恭。577年北周统一北方,北齐灭亡。北齐灭亡后,境内的士族大多迁到[[关中]],成为北周臣民。范阳王高绍义逃奔突厥投靠他钵可汗。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不降周,奉高绍义为主继续抵抗。后来北周与突厥关系改善,580年,高绍义遭他钵可汗出卖被交给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位,建国号隋,583年消灭高宝宁势力,589年南下灭陈,结束中原自魏晋 [[ 南北朝 ]] 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地域演变==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区,占有今 [[ 黄河 ]] 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含西梁、东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 [[ 领土 ]] )等。
==势力与制度==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 [[ 匈奴 ]] 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 [[ 瓷器 ]] 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和与其鼎立的陈、 [[ 北周 ]] 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0人之间。另外还规定了 [[ 赋税 ]]
此外,魏收于此时编写了《魏书》。
==兵制==
东魏和北齐初创之际,兵制继承北魏,兵民分离, [[ 鲜卑人 ]] 为兵[5] 。在齐文宣帝时改革,军人出现汉人勇夫[6] ,但没有改变兵民、汉胡之分[7]
后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现一种新的兵制[8] ,将当兵与种田结合起来,成为 [[ 隋文帝 ]] 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艺术==
佛教及印度、 [[ 中亚 ]] 、西亚文化在本时期持续对 [[ 艺术 ]] 产生重大影响。部分中国史上最精致的佛像座落于北齐的佛寺洞窟寺,这些佛像说明当时制作佛雕的工艺,以及北魏以来艺术风格的快速进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齐。北齐的 [[ 陶器 ]] 的特色包括双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于此时期发展。此时期 [[ 绘画 ]] 品质极高,由太原的娄叡墓壁画可见一斑。
245,8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