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齐书·高岳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齐书·高岳传出自于《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写,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1]

原文

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父翻,魏朝赠大尉。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敦直,姿貌嶷然,沉深有器量。初,岳家于洛邑,高祖每奉使入洛,必止于岳舍。岳母山民,尝夜起,见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觇之,乃无灯,即移高祖于别室,如前所见,怪其神异,诣卜者筮之,占之曰:“吉,贵不可言。”

山氏归报高祖。后高祖起兵于信都,山氏闻之,大喜,谓岳曰:“赤光之瑞,今当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岳遂往,高祖见之,大悦。中兴初,除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武卫将军。尝与尔朱氏战于韩陵,高祖将中军,岳将右军。中军败绩,贼乘之,岳举麾大呼,横冲贼阵,高祖方得回师,表里奋击,因大破贼。以功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太昌初,除车骑将军,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时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留镇京师,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府。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咸以为美。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诣京畿。元象二年,遭母忧去职。

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复本任。岳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出为藩,百姓望风敬惮,得绥边之称。后岳遇患,高祖令还治疗,疾瘳,复令赴职。初,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上收纳之。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来许。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后触怒龙颜,身觉将死,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数日竟忧悸而薨,葬毕,方许纳焉,朝野叹惜之。世祖旌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物二千段,谥号昭武,赠太师、太保。

译文

高岳,字洪略,高相堂父的兄弟。父亲高翻在魏朝时追赠大时。高岳少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人们不认识他。年长之后,为人淳厚正直,身材魁伟,性情深沉,很有器量。最初家住洛阳,高祖每次奉命到洛阳来,定到他家休息。他的母亲山氏曾晚上起床。看见高祖的住室中发光,秘密前往偷看,竟然没有打,便让高相移居在其他房屋,和之前所见的状况一样。山氏认为此事神异奇特,到占卜的人那里算卦,卜者占后说:“吉利,大贵,不可言说。”

山氏回去告诉了高祖。高祖后来在信都起兵,山氏听说,十分欣喜对高岳说:“红色光芒的祥瑞,今天当应验了,你可以从小道去追随他,一起谋划大计。”高岳便赶赴信都,高祖见了他,十分高兴。北魏中兴初年,授予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式卫将军。曾经在韩陵与尔朱氏交战,高祖亲率中军,高岳指挥右军。中军失败,贼人趁势攻击,高岳举起军旗大声呼喊,攻人敌阵左冲右杀,高祖才得以撤回军队,里外夹攻,于是大破敌军高岳因建立军功被命为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太昌初年,授予车骑将军,封为请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这时,尔朱兆仍然占据并州,高祖将要讨伐他,命令高岳留下镇守京城,授予侍中六州军事都督,不久加封为开府。他征召选拔当时的贤良人士,作为自己的下属,议论的人都把这件事情作为美谈。不久被封为京最大都督,原来六州的军事都划归京最管辖。元象二年,母亲去世,他生性十分孝顺,尽心奉养母亲,母亲如果有病,他便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他悲痛过度,瘦如骨立。高祖十分担忧他的身体,每天派人来慰问劝勉。不久恢复他原来的官职。高岳担任官职日久,素来为朝野畏惧,等到出京担任地方藩臣。百姓望风敬畏,得到了安抚边境的称誉。后来高岳患病,高祖命令他回京治疗疾病,病愈,再次命令前往赴任。当初,高岳与高祖开创天下,家里养有私人军队,并且贮存有兵器甲青一千多件。

世宗末年,他因为天下无事,上表请求皇上收纳军队武器。世宗重视至亲的关系,推心置腹,说:“叔父是皇家近亲,职责在于社稷,所拥有的甲兵,本身就是帮助国家所用,叔父您有什么疑虑而要上交呢?”没有许可。文宣帝时,他也多次请求交纳,又坚决未批准。后来触犯皇帝,自身觉得将要死去,写下遗表向朝廷谢恩,并请求将兵器衣甲上交。数日之后竟然担忧惊吓去世,埋葬以后,才允许收交。群臣为此叹惋,世祖表彰说:“清河高岳是忠烈之士,尽心尽力于皇家事业。”下诏让大鸿胪办理丧事,赐子丧事所用财帛两千段,谥号为昭武,追赠为太师、太保。[2]

作者简介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