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独孤永业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齐书·独孤永业传出自于《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写,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1]
原文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
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译文
独孤永业,字世基。原来姓刘,中山人。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从军,有才干,善于骑马射箭。被选拔任用为定州六州都督,护卫晋阳。有人称赞其有见识,世宗召见他相谈甚欢,破格授予他中外府兵参军一职。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豫州司马。独孤永业懂得文字与筹算,善歌舞,很为显祖高洋所知晓。
乾明初年,出任河阳行台右丞,迁任洛州刺史,又转任左丞,刺史一职照旧,加封散骑常侍。宜阳城深入敌境之内,北周在黑涧筑城戍守来断绝北齐军粮道,独孤永业也修筑要塞来防御。治理边境很有威信,迁任行台尚书。到了河清三年(564),北周军攻洛州,永业担心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守,就驰入金墉城协助防守。北周军修筑土山地道,昼夜攻战,三旬之后,北齐援军至,北周军才退去。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挑选其中两百人为得力帮手,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以寡敌众,北周人畏惧他,朝廷加封独孤永业仪同三司一职,赏赐丰厚。独孤永业性情耿直,不交权贵。斛律光向他索要二婢不得,就向朝廷谄毁他。河清末年,朝廷调任他为太仆卿,让乞伏贵和接替他原来的职务,因此,西部边境的力量变得穷蹙微弱,河洛一带百姓情绪骚动。武平三年,朝廷派他取代斛律丰洛,出任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不久,征调为领军将军。河洛百姓多思永业,朝廷又因疆域不安,任命永业为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北周武帝亲自率军进攻金墉,永业率兵抵御,问周军:“来的是什么达官显贵,准备作何打算?”周人回答:“我们的天子亲自到来,你这个主人为何不来看看客人?”永业答道:“客人来得太匆忙,所以不出来看望。”他便连夜置办马槽二千个,周人听说后,认为北齐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便不战而退。他被晋封为开府、临川王。手中有将士三万。听说晋州失败,他请求率兵向北救援,宫廷中的官员说天子白天在睡觉,不给他通报,他十分愤慨。他又听说并州也被周军攻破,自己被周将常山公逼迫,就派儿子须达向北周请降。北周封他为上柱国、应公,宣政末年,他被任命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580),被行台军总管崔彦睦杀害。(译者/尹瑞文) [2]
作者简介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