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陡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端,地处阳江、恩平、台山三市交界,总面积19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47千米。辖12个村(居)委会,105条自然村,总人口3.5万人。2006年人平收入4032元。

乡镇概况

位于台山市西南端。面积178平方千米。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337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6人。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陡门圩紫云路56号。

沿革

明清时期属海宴都,民国期间称第十区,1958年属深井公社,1959年析置北陡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撤区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1996年,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镇政府驻陡门圩,距台城94千米。水路广泛

地理位置

北陡镇位于台山市西南端,面临南海,地处阳江恩平台山三市交界,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海岸线47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105条自然村,总人口34981人,耕地总面积2.2万亩,山地面积17万亩,滩涂1.5万亩,海水养殖面积2.1万亩,主要盛产石班、立鱼、鳗鱼、牡蛎、对虾等优质水产品。全镇有红树林3005亩,水果面积3.1万亩,其中双肩玉荷包荔枝种植面积2万多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北陡镇基础设施完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横贯北陡。省道S276腰那线贯穿全镇南北,东线往珠海仅1小时车程。西线可直达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南线可达阳东县东平港,北线可直达恩平、开平、肇庆等地。

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

北陡镇拥有多个美丽的海湾,浪琴湾一带石林景观约有20多公里,被誉为“海滨石林公园”。从东向西依次有10个海湾,包括北渡湾、浪琴湾、石山湾、庙湾、沙咀湾、下塘湾、欧仔湾、散石湾、黄花湾、园山仔湾等。北陡镇利用现有海湾,建成浪琴湾度假村、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酒店)等。海湾与石景相映成趣,别具一格。镇内更有“琴溪古桥”、“琴溪书院”、“太守祠”、“仓谷容公祠”、“容松山公祠”等名胜古迹,以及“将军靴”、“龙船石”、“出米洞”、“清风洞”、“水流槽”、“飞鼠洞”等奇石怪洞,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风资源

北陡镇高海拔的紫罗山、葵田山和北渡湾等风资源充足,据测量数据显示,平均风速可达7.2米/秒。

矿产资源

北陡镇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其中,花岗岩分布密集,可开采的山头面积有8万亩,花岗岩储量达到28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台山红,其色样为中花、西花,石质优良。[1]

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北陡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1.77万元,同比增长9.7%。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26元,同比增长10%;农业总产值24011万元,同比增长4.3%;工业总产值3991万元,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8639万元,同比增长102%。

北陡镇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卫生整治效果显著;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大兴农田水利工程;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成绩突出,有医院1所,小学2所,3个分教点,初中1所,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建成镇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圩镇公园、体育活动场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已顺利完成镇公共服务中心和12个村(居)委会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建立起覆盖全镇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

发展方向

北陡镇处于镇海湾出海口重要位置,是台山主要临海镇(场)之一,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力军。随着大广海湾发展战略向纵深发展,北陡镇进一步完善三大版块发展思路,以南部那琴、沙咀村委会为重点发展旅游业(旅游版块);以中部寨门、石蕉村委会为重点发展石材资源开发项目,在北部陡门、沙头冲沿线一带形成石材加工业聚集地(石材资源开发版块);以南部那琴北渡湾为重点发展高科技水产养殖(海水养殖版块)。北陡镇进一步整合旅游、石材、海水养殖等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优化投资环境,灵活运用乡亲、社会各界的人缘优势,扩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融入大广海湾建设,全面推进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海水养殖等优势产业,为筑起三大版块添砖加瓦。

台山玉产业

北陡镇是台山玉的主产地,有玉石馆100多间,被誉为“台山玉石之乡”。台山玉”又称黄玉,俗称“黄蜡石”,以色彩丰富多彩、质地圆顺柔滑、光泽如脂似蜡著称。主要出产于台山市北陡镇那琴村委会和沙咀村委会一带山脉。“台山玉”的发掘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台山玉石分布比较分散,不能大规模开采,主要以人工开采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至2013年底,北陡镇已开采台山玉约1000多吨,其中籽料约200吨,水料约200吨,山料约300吨,海湾料约300吨。开采出来的台山玉料可用于雕刻的约50%,其中上等玉料约300吨。全镇共有从事台山玉开采加工销售的玉石企业100多家,专门从业人员大约500人,大部分玉石企业分布于那琴圩和镇圩,便于就近取材和玉石销售,每年来自广州、江门、珠海、新会等地的玉石爱好者到北陡采购玉石的络绎不绝,随着各地石友的交流和媒体的关注报道的增多,“台山玉·黄蜡石”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自然资源

北陡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耕地面积2.1万亩,山地面积19万亩,宜林面积17万亩。著名的花岗岩石远销国内外,而且蕴藏着大量的锡、钽、铌、钾、钠、等多种有色金属矿产和黄蜡石、石英石、水晶、黄玉(ToPaz)等多种非金属矿产。北陡镇有“琴溪桥”、“琴溪书院”、“太守祠”、“容氏祠”、“容氏公祠”、“将军靴”、“出米洞”、“龙船石”“水流槽”、“文笔”、“梁柱墓”等名胜古迹。20公里长的海岸线海湾旅游资源及风力发电资源。滩涂面积1.5万亩,已开发咸围等养殖业1.1万亩。主要盛产石班、立鱼、鳗鱼、牡蛎,对虾等优质水产品。全镇种植林木6000多亩,红树林1147亩,种植水果面积3.5万亩,其中双肩玉荷包荔枝面积3万亩,2006年荔枝总产量30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行政区划

北陡镇下辖沙咀村那琴村石蕉村寨门村下洞村、早禾石村、小洞村、沙头冲村、平山蓢村、大步头村、沙湾塘村、陡门街道。


土特名产

北陡双肩玉荷苞绐生长在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那琴村委会,南海的镇海湾边缘,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滋润培育,以独特的风味成为北陡镇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北陡的玉荷苞荔枝每年五月至六月份为成熟期。在开花结果时受到海风吹拂,吸收的氮气中带有咸质,结果时的荔枝色泽红润,果大、核小、肉厚,味道鲜甜脆口,适当多食对身体无影响,可开胃增食欲,有润喉养颜益气之功效。北陡镇玉荷苞荔枝种植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其独特的风味和看中其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该镇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现有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玉荷苞荔枝2000多吨,而且年产量正以30%递增,使北陡镇成为台山市最大的荔枝种植镇。镇内已建有双肩玉荷苞荔枝无公害生产基地,并成功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历史文化

打鼓山传说

沙咀湾度假村的东部一座近十二万平方的山,名叫“打鼓山”。相传明代弘治(1449年)年间,有四位神仙下凡到此海湾(今黄花湾,即沙咀湾)其时,外倭海盗不断搔扰这个渔米宝地,他们掠夺人民的财物,抢走渔民辛勤捕捞的鱼虾,搅得海湾人民日无安宁,而此处蚊虫亦泛滥成灾,蚊叮虫咬影响着人民的辛勤劳作,神仙见此情此景,即施给海湾人民一面鼓(今打鼓山),逢外倭海盗入侵海湾,鼓便显灵,咚咚作响震天动地,吓得这班入侵者胆战心惊,落荒而逃。同时,神仙又施一双海燕(现燕子洲),在沙咀湾的西面捕食蚊虫,使得人民夜间得以安然入睡。此后,海湾人民便丰衣足食,和乐融融。于是,神仙曾降临于此布施的消息使四处传开,外地渔船、货船逐渐频频前来买鱼、供货,每天有四五百艘船只出入此湾,人流熙熙攘攘,船只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但到了光绪至民国后期,南海海面又出现外倭海盗,他们到处掠夺抢劫,有时到岸上制造搔乱,搞得海湾人民不得安宁。幸得当时出现一个年轻有为的张保仔,他仗义勇为,为人执信,好打抱不平。他率领人马驻扎于打鼓山上,兴建辽望台,遍插旌旗,放置大鼓,发现海上出现倭盗便呜鼓报警,通知海湾人民做好准备,严阵以待,共抗倭盗,保障人民及财产安全,成为各副其实的“打鼓山”。

浪琴湾传说

浪琴湾位于北陡镇那琴村委会石山村,那腰湾一带,占地面积756.3亩。沙滩长800多米,岸上有形态各异的怪石,在西边岬角处,有一块突起的形似少女头部的石头,正向着大海张望,据说这便是有名的景点"阿琴望海"。

相传古时候这里有对青年男女阿浪和阿琴,虽然贫穷,但两人相亲相爱,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村里有个地主容老爷,心肠毒辣,他看上美丽善良的阿琴,欲据为已有,遂带着一群狗腿子,向阿浪催收渔税。贫穷的阿浪夫妇哪里拿得出一个钱?容老爷说:如半个月内交不出税款,就要抓阿琴到他家去作丫环抵债。三天过去了,两口子还筹不到一个钱。恰好这时有归航回港躲避台风的渔民说,南海海面发现了罕见的石斑鱼群。为了避免"送羊入虎口",阿浪不顾阿琴苦苦相劝,决定冒险出海。可惜没隔多久,海上便刮起了12级大台风,阿浪不幸被巨浪吞噬。然而,痴情的阿琴却固执地日夜守望着大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阿琴最终化成了一块望夫石--后人有感于其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干脆就把此地叫作"浪琴湾"。

浪琴湾已建有情侣屋、度假餐厅、桑拿、烧烤、冲浪、海水浴、太阳浴、石山奇景、卡拉OK歌舞厅等设施。

北陡镇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镇委、镇政府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积极实施资源型招商、异地招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大项目大拉动,充分利用水资源、果林资源、旅游资源、风力资源等优势,力促招商引资上新水平。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开展测风工作。丰富的紫罗山水资源可以建设漂流项目,诚待有识之士开发。[2]

风景名胜

琴溪古桥

琴溪古桥位于北陡镇那琴村委会,始建于明代,桥长24米,宽2.8米,高6.5米,整座桥均由花岗石板材建成,石板彼此间没有石灰沙浆等辅助性建筑材料构筑的痕迹,别树一格。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属台山市级历史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也是北陡旅游重点景观之一。

下塘湾度假村

下塘湾度假村在广东省台山市之西南海边缘,面向南海,距香港75海里,距澳门45海里,西至6公里阳江市,与东平镇交界;东面邻恩平县60公里,与广堪325国道接壤;北面绵绵山脉,离广州250公里,从广州至此地行程比阳江闸坡旅游区近50公里,川岛旅游区隔海相望。

下塘湾景色天然优美,有一公里的沙湾,金沙闪闪。坐北向南,海风习习,白浪滔滔,是一个天然的海水大浴池,沙湾两旁天生石林奇景,成为一片石景区,有“羚羊赶鲸下海”、“师石印”、“佛石”、“青蛙石”、“佛脚石”、“石船”、“望夫石”等。由青山岩石流下来的清泉,聚成一个淡水池,在海水荡涤之后,再到池中洗礼,不胜清爽。池中有奇石衬托,供游人沐浴观赏,让游客体会未曾有过的清新感受。

一公里长的沙湾岸上,有100亩2万多株防风绿树带,丛林的后面,有800亩平整的空地,还有一间相传的“皇母朝”旧址。树木婆莎,听涛品茶,在建的度假村中心一座五星级旅游胜地,集文化娱乐、饭食、旅业为一体,“沙湾阁”拥有一片自然的高尔夫球场、停车场、射击场及娱乐配套设施。

沙湾的东面,有一个13万平方的山丘,与沙湾相连,凸出海面,名为“打鼓山”,形同一巨手伸出海面,挡住海上漂浮的污物和风浪,给沙滩带来一片纯净海面,形成海天一色。

沙咀湾度假村,风景独特,海、沙、石、山、林木形成一体,是一幅大自然图画,景色天然,再加修饰,建成三十多个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项目,形同“夏威夷”,可与之比美,到该海湾度假、海浴、观光旅游,真令人心旷神怡,延年益寿,流连忘返。

娘妈庙

娘妈庙位于沙咀湾度假村的西北山坡上。清朝康熙二年(1663),这里建有一间“三王庙”,海湾人民逢年过节便来进香祈拜。每到春节,人们抬着放有神像的神龙四处巡徊,求佑家人平安,财丁兴旺。“三王庙”即是“娘妈庙”,即同一间庙里供奉两个神位。凡是渔村的地方都有“娘妈庙”,渔民逢出海打鱼,先到庙里烧香叩拜,祈祷出海平安,满载而归。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娘妈庙”节,每到这天所有渔船都回港庆祝“娘妈庙”,宰猪羊杀鸡鸭,供奉水果等祭品,热闹非凡。传说:“得罪娘妈没风驶船(以前帆船靠风航行)。”因此,人民对娘妈非常虔诚。

经过几百年沧桑的岁月,风吹雨打已使“娘妈庙”受到严重摧残,只留下旧址。现经度假村重新修建,“娘妈庙”又昂立于海边,“保佑”众生平安,“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人民安居乐业,事业一帆风顺。[3]

相关视频

(北陡镇)台山荔枝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