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北宋皇城遺址

增加 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於漕運的優越條件,被宋朝定為首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06598   - 知乎 - 北宋首都到底叫東京還是汴梁還是開封?三者什麼關係?]</ref>
天祐四年(907年), [[ 朱溫 ]] 代唐稱帝,建國號梁,將其所在的汴州升為開封府,建名東都。改汴州使治所為建昌宮,並對其進行改建,成為北宋東京城的範本。<ref>[https://read01.com/gR4en30.html#.XssY2Wgzbv0  壹讀 - 北宋首都到底叫東京還是汴梁、開封]</ref>
開平三年(909年),後梁遷都洛陽。至936年〈乾化三年至龍德三年(913-923年)除外〉,洛陽代開封成為行政中心,降開封府為汴州宣武軍。
==皇城歷史演進==
962-966年(建隆三年至乾德四年), [[ 宋太祖 ]] 對開封皇宮進行重建。先後建大慶、文德、紫宸、垂拱四大殿,崇文院、六閣、景福和國史院、都堂等建築。
新皇城東西寬約1050米,南北長約1090米(合七里余)。後雖又進行改建,而皇城布局未作重大變化。
原為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署,後梁時以大樑(開封)為東都,將署衙經修建後改稱建昌宮,後晉改為大寧宮。
[[ 宋太祖 ]] 建隆三年(962)又增廣皇城東北隅,週七宋里餘(約今8裡多),闢乾元、拱宸等六門。   皇城內宮闕大都依西京洛陽建制,總計約四十餘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則文德殿,聖壽賜宴則紫宸殿,試進士則崇政殿等等,規模極為雄偉壯麗。
皇城為磚砌城牆,四面開6門,其中南牆開3門。這與宮城居中的佈局有關,與唐長安城不同。這種方式也影響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規劃。南面正門宣德門遺址位於今開封新街口處,距龍亭公園午朝門約南北400米左右,而北宋大慶殿遺址即位於此間。
內城位於外城中央,略偏西北。週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約當今日的開封城。計闢朱雀、望春、宜秋、景龍等十門。
主要用作商業和居民區,也是官署、寺觀等的集中區。原唐汴州城,後梁建都,升為開封府。   遺址相當於今開封市區,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長約25華里。
文獻載有12門,每壁各有3門,城門的舊名表示它聯繫的地區,如宋門通宋州(商丘)、曹門通曹州、鄭門通鄭州。這也說明當時城市與周圍地區在交通及經濟上的聯繫較密切。各城門皆有甕城,通御路的4個門,有門3重,各城門正對,其他城門有門4重,各門不正對。現有各城門位置與文獻記載的相對位置基本上相同。
又稱“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956)所築,城周長四十八里多。最外一重為外城,北宋定都開封後,曾多次在後周外城的基礎上重修和擴築。
宋真宗 [[ 趙恆 ]] 、宋神宗 [[ 趙頊 ]] 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築城垣南部,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長而東西略窄。
外城闢十二門,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串全城,另設九個水門。外有城壕名護龍河,闊十餘丈。濠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