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园镇黄台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园镇黄台村有黄台山庄、黄台魏家庄两个自然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魏氏族人由直隶枣强县迁至黄台山下落户,遂成村落,以姓氏取村名“魏家庄”;同时期,黄台山上也形成村落,即黄台山庄。1959年,两个自然村组建为黄台大队。1983年撤销生产大队建制后,改称为黄台村。1986年,黄台新村按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村民逐步拆除旧舍迁入新居。[1]

中文名:黄台村

地理位置: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东北部

面 积:300 公顷

人均收入:1567元

发展历史

黄台村属沿黄地带。解放前,全村2000多亩土地多是春旱秋涝的盐碱涝洼地,大多数人家过着穷困的生活。建国后,粮食产量逐年增长,1964年后,引小清河水种植水稻成功,产量大增。由于工副业发展较慢,农民生活改善不大,1977年,全村仍有半数农户靠国家救济。1978年开始改善种植结构,走农、工、商一体化全面发展的路子。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成立农业服务队,投资10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兴修水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建起奶牛场、养鸡场、酱油酿造、豆制品加工厂。

1978年,黄台村建成一座年产500吨双氧水的化工厂,安排劳力150名。从此,结束了黄台村无工业的历史。1979年后,村办企业迅速发展,集体经济逐年发展壮大。至1990年,黄台村粮食总产量41.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万公斤;全村各业总收入过亿元,纯收入达1784.3万元,人均收入1567元。1984年,投资24万元,改建村办小学校舍,以后每年拨款3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还投资30万元,先后选送100多人到大中专院校培训。

1989年,黄台村与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开办企业管理、财会两个中专班,有110名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职工参加学习。

到1990年,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起了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卫生院;实行了村民退休制度;建起了福利包装厂,为60余名残疾人安排了工作,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小家庭;补贴600万元,帮助村民建起了720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使95%以上的人家搬进新居;投资40万元,建起1处占地38亩的“黄台村公园”

位置

黄台村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东北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距镇政府5公里。东临历城区洪家楼镇、华山镇,西接北园镇柳云村、徐家庄村、李家庄村、狮子张村,南隔小清河与板桥村、沃家村、杨庄村相邻,北与天桥区大桥镇相连。

黄台村地处黄河平原带,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公里。全村占地总面积300公顷,其中企事业单位占地106公顷,交通用地33公顷,水域面积10公顷,耕地面积20公顷,其余为住房和非耕地占地面积。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

交通

该村地处济青、济聊、济德高速公路及104、220、308、309国道交汇点,历山北路穿境而过,南依清河北路,东临大桥路接二环北路,北靠黄河公路大桥,道路四通八达。

姓氏

2000年,全村共有987户,总人口35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魏、李、刘、王、孙、赵、周、高、姚、姬、盖、梁、景、韩等138个姓氏,其中以魏、李两姓最多。村中常住人口中99.9%为汉族,有少量回族人口。

建国初期, 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1978年78万元,2000年12亿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经济总收入之比为0∶30∶70。2000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6亿元。

荣誉

该村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全省首批收入过亿元的村庄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列全市第二名。1984年黄台村被济南郊区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第一批“区级文明村”。1985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全村成立3处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1956~1958年,先后投工近万个,对160公顷盐碱涝洼地进行整治,粮食亩产提高到150公斤,蔬菜亩产达到4 000公斤。

1958年,主要种植大豆、高粱、小麦,1964年完成稻改,到1978年,小麦和水稻的播种面积与产量占到90%以上。全村粮食总产达到92万公斤,亩产过千斤。全村基本实现了耕作、灌溉、播种、脱粒、运输机械化,并调整了粮食品种结构。

1978~1994年,黄台村实现了由农业向工商企业转变、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历史性变革。(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1978年的近100公顷,减少至1994年的40公顷。(2)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3)畜牧业走向商品化,奶牛饲养最多年份达280多头,家禽由户养转为集体养殖。(4)粮食亩产提高,总产大幅下降。1978年亩产620公斤,1983年亩产721公斤。1978年粮食总产92万公斤,1979年总产104万公斤,1991年降为20万公斤,1994年以后均为25万公斤以下,粮食产量不足全村用粮的一半。农业生产退居次要地位,二、三产业成为黄台村经济的主体。

第二产业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黄台村工副业只有一个石子厂,从业人员100人,年收入9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办企业开始起步。1978年12月,兴建全村第一家村办企业--黄台化工厂,年产600吨双氧水。1981年12月建成黄台预制厂,固定资产300多万元。至1987年,共有村办企业30处,年总收入由1978年的78万元增长到4000多万元,9年增长50多倍。至1990年,村办企业发展到32处,各业总收入突破1亿元,比1978年提高了129倍。至1994年底,黄台村村办企业发展到43处,包括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木材加工、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修理、印刷、建筑、电器机械及仪器仪表、塑料制品、造纸及纸制品等多种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00余人,全村各业总收入5.1亿元,是1978年的654倍;固定资产2.2亿元,是1978年的1100倍。至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200人,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利税5000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初期,黄台村无商业。1983年村内仅设有一个代销点。1984年黄台村办起了第一家村办商业--黄台商业公司。1985年建成黄台综合商店,同年建成济南市农村第一个大型加油站。1986年3月,成立了济南市黄台物资供应站。1991年黄台村进行异地开发,在黄河北大桥镇购买土地1.公顷,投资500万元开发商业和服务业,建成黄台企业集团第一公司。1992年建成高5层、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黄台商业大厦。1985年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黄河大酒家,主楼5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客房床位500多个。1994年,投资6000万元建成涉外三星级大酒店--黄台大酒店, 占地2万多平方米,高22层,客房300多间,600多张床位。自1998年开始,黄台村利用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近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库房,组建了济南市最大的仓储企业黄台仓储中心。至2000年,该中心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库房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规格库房80余座,固定资产过亿元,实现收入2000万元,上交利税1000万元。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0人,实现总收入8.5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亿元,利税5000万元。黄台建筑队始建于1985年,有职工70余人,固定资产10余万元,年产值1 15万元,利税20万元。

视频

《蝈蝈走乡村》 第35集:南充市顺庆区双桥镇黄楝沟村端午节赛龙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