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京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中文名称: 北京钟鼓楼
地理位置: 北京市钟楼湾临字9号
开放时间: 09:00~16:30
门票价格: 20.00元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北京市
建筑历史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当时位置处于在大都城(即今北京)的中心[1] ,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之后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钟鼓楼,并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后相继毁于火。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起火,第三次重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钟楼。钟鼓楼在清代历经修复,所见到的鼓楼建于明代,钟楼则建于清代。1932年和1941年前后,为保护建筑并有效地利用,对钟鼓楼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缮。1984年国家拨款对钟鼓楼进行大规模的修缮,1986年成立钟鼓楼文物保管所,负责该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与利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钟鼓楼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元、明、清三朝,钟鼓楼作为古都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过去,钟、鼓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钟鼓楼便失去了报时功能。民国十三年(1924),为使民众勿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国耻,鼓楼易名为“明耻楼”,后恢复原称“齐政楼”。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鼓楼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随后钟楼开设民众电影院,至此钟鼓楼开始向民众教育功能转变。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钟鼓楼进行建国后的首次大规模修葺,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开始接待游客参观。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两楼前后纵置,相距百米,一改钟鼓楼左右对峙的传统,并且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前所未有。
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俗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暮鼓晨钟”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钟、鼓楼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老北京”的象征。
钟楼特点
在古代,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元明两代的报时方法已无据可查,清代原规定报时方法为: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敲钟,其二至四更则只敲钟不击鼓。乾隆后改为只在夜里报两次更,每晚定更(即一更,19点—21点)和亮更(即五更,3点—5点)先击鼓后撞钟。定更时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亮更时,钟声响城门开,所谓“晨钟暮鼓”。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共108下。”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侯(古人把五天称为一侯,六侯为一月,一年七十二侯),这些数字相加为108。
在古代,铜刻漏计时,鼓手们听到铙响后击鼓定更,钟楼听到鼓声后撞钟报时。这一科学的铜刻漏计时、更鼓定时和铜钟报时程序,系统地为文武百官的上朝和百姓的生息劳作和生活起居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清代计时仪器改用时辰香,严格定制的时辰香为盘旋状,均匀燃烧,在经过精确计算的刻度上悬挂小球,下接金属盘。当香烧到该刻度,球掉入盘中报时,提醒鼓手击鼓。
建筑结构
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
鼓楼分两层,一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南北各辟三个券洞;东西各辟一个券洞;东北隅设蹬楼小券门和蹬楼通道。
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每天有七场击鼓表演,每小时一场,依据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而创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
鼓楼二层陈列有古代计时器有碑漏和铜刻漏。碑漏内部设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下置铙片。碑漏上方设一投球孔,铜球通过所有铜管的时间为24秒,然后击铙报时。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秒,36个球用时14.4分,即古一刻,3600个球滚动完毕正好24小时。
据史料记载,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朝年间制造并相传下来,后辗转遗失。鼓楼内陈列的铜刻漏是仿制的,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
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钟楼二层陈列的报时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铜钟悬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直径有3.4米,钟壁厚12到24.5厘米,重达63吨,是中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据文献记载,铜钟采用传统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炉熔铸。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正所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古代关于铸造这口铜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当年铸钟久铸未成,眼看限期将近,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跳入炉中,终于铸成了这口大钟。百姓为了纪念舍身救父的华仙姑娘,在小黑虎胡同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现仍有遗址可寻。
交通信息
从北京站到鼓楼:
1、北京站-崇文门-鼓楼 约7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上车,乘坐地铁二号线内环(西直门-西直门)坐2站 在崇文门下车 在崇文门西上车,乘坐60(北京游乐园-黄寺总政大院)坐10站 在鼓楼下车
2、北京站-积水潭-鼓楼 约13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上车,乘坐地铁二号线外环(西直门-积水潭)坐9站 在积水潭下车 在积水潭桥北上车,乘坐635(二里庄-康家沟)坐4站 在鼓楼下车
3、北京站-鼓楼-鼓楼 约10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上车,乘坐地铁二号线外环(西直门-积水潭)坐8站 在鼓楼下车 在六铺炕上车,乘坐60(黄寺总政大院-北京游乐园)坐3站 在鼓楼下车
4、北京站西-崇文门西-鼓楼 约7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西上车,乘坐104(北京站西-五路居)坐3站在崇文门西下车在崇文门西上车,乘坐60(北京游乐园-黄寺总政大院)坐10站在鼓楼下车
5、北京站-前门-鼓楼 约8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上车,乘坐地铁二号线内环(西直门-西直门)坐3站 在前门下车 在前门上车,乘坐5(菜户营桥-德胜门)坐10站 在鼓楼下车
6、北京站西-崇文门西-鼓楼约7公里换乘1次在北京站西上车,乘坐103(北京站西-动物园(枢纽站))坐2站在崇文门西下车在崇文门西上车,乘坐60(北京游乐园-黄寺总政大院)坐10站 在鼓楼下车
7、北京站东-东直门北小街南口-鼓楼约7公里换乘1次在北京站东上车,乘坐674(北京华侨城-惠新东桥南)坐10站在东直门北小街南口下车在东内小街上车,乘坐635(康家沟-二里庄)坐5站 在鼓楼下车
8、北京站东-崇文门西-鼓楼 约8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东上车,乘坐729(东坝建材城-成和园小区)坐2站 在崇文门西下车在崇文门西上车,乘坐60(北京游乐园-黄寺总政大院)坐10站 在鼓楼下车
9、北京站东-天安门西-鼓楼 约8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东上车,乘坐10(北京站东-南菜园)坐6站 在天安门西下车 在天安门西上车,乘坐5(菜户营桥-德胜门)坐8站 在鼓楼下车
10、北京站前街-春秀路-鼓楼 约9公里换乘1次 在北京站前街上车,乘坐24(北京站前街-左家庄)坐12站 在春秀路下车 在东直门上车,乘坐107(东直门-白石桥东)坐8站 在鼓楼下车
视频
实拍:北京钟鼓楼,古代人的时间全靠钟、鼓掌握着,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