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石豆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勐海石豆兰 |
中文名称 勐海石豆兰 学名 Bulbophyllum menghaiense Z. H. Ts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
勐海石豆兰,植株矮小,匍匐。根状茎每节生1-3条气根。假鳞茎近扁球形,彼此紧靠呈现串珠 状,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古 形,先端锐尖,基部收窄,无明显的柄,具多数弧形平 行脉。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1––2个,直立,长7-10毫米,顶生1朵花,花褐色,有较深色的脉,质地薄,花瓣卵状长圆形,长2.2毫米,中部宽1毫米,先端钝,具1条脉,边缘全缘, 花期7月,产云南南部(勐海)。生于海拔15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信息
目 微子目 Microspermae
科 兰科 Orchidaceae
亚科 兰亚科 Subfam. Orchidoideae
族 树兰族 Trib. Epidendreae
亚族 石豆兰亚族 Subtrib. Bulbophyllinae
属 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
组 球茎组 Sect. Monilibulbus
种 勐海石豆兰
分布区域 中国云南
形态特征
植株矮小,匍匐。根状茎每节生1—3条气根。假鳞茎近扁球形,彼此紧靠呈现串珠 状,粗约3—4毫米,干后表面具皱纹,顶生1枚叶。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古 形,长4—10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收窄,无明显的柄,具多数弧形平 行脉。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1--2个,直立,长7—10毫米,顶生1朵花;花序柄 纤细,圆柱形,长5—7毫米,基部被鞘;鞘筒状,膜质,长约1毫米;花苞片杯状, 长约1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约4毫米;花褐色,有较深色的脉,质地薄;中 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形,直立伸展,长5.5—7毫米,宽约1.8毫米,先端近渐尖,具3 条脉;侧萼片披针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基部上方宽2毫米,先端长渐尖,具4—5条 脉;花瓣卵状长圆形,长2.2毫米,中部宽1毫米,先端钝,具1条脉,边缘全缘;唇 瓣披针形,肉质,长4毫米,从中部向外下弯,基部稍具凹槽、近心形且蕊柱足末端 连接而形成不动关节,先端增厚呈球状而向外下弯,唇盘光滑;蕊柱粗短,长约1毫 米;蕊柱齿狭镰刀状,长约1.1毫米;蕊柱足长1.5毫米,向上弯曲,其分离部分长约 7毫米;药帽半球形,上面光滑。 花期7月。[1]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勐海)。生于海拔15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本种提示
本种近泰国的Bulbophyllum physocoryphum Seidenf,但植物体较小,花序柄较长; 花较大,褐色;萼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侧萼片不下弯。[2]
石豆兰属介绍
描 述: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兰属,兰科,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我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