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渤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2日) |
刘渤生(1915年2月7日-2018年9月23日),刘杰,原名刘渤生,曾用名张华文,河北威县张营乡邵梁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刘杰早年在南宫县立中学就读。1930年,转到河北沧县第二中学读书。193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兼农委书记,负责北平西郊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任宛平中心县委书记,负责组织抗日游击队。
日本投降后, 1947年任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1948年中共豫西区委第二书记。同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任中共开封市委副书记,1949年升任河南省委副书记,1950年调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计委副主任兼工业部长。1952年8月起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参与制定地质勘探规划并组织实施。
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调刘杰进入国务院第三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原子能事业筹建工作。1956年建议成立原子能事业部能提高效率,并不再设原子能委员会,并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0年9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并代表二机部正式向中共中央提出争取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杰曾遭到批斗、管制,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直到1978年10月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务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1981年1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1982年9月、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两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刘杰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