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舌羅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割舌羅 (中藥) |
割舌羅,中藥名。為八角楓科植物土壇樹Alangium salviifolium (L.f.) Wanger.的根、葉。
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沿海地區。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割舌羅
- 別 稱;割舌樹界植物
- 界;門被子植物
- 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桃金娘目
- 科;八角楓科
- 屬;八角楓屬
- 種;土壇樹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沿海地區
目錄 1 入藥部位 2 功效 3 主治 4 用法用量 5 採集加工 6 形態特徵 7 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葉。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采葉,曬乾。一般栽培8-10年後,冬季挖根,洗去泥土,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或落葉小喬木,常直立,高約8m。稀攀援狀;樹皮褐色或灰褐色,平滑;有顯著的圓形皮孔,有時具刺。葉互生;葉柄長5-15mm,上面淺溝狀,下面圓形;葉厚紙質或近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急尖而稍鈍,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脈腋被叢毛,漸老時無毛。聚傘花序3-8生於葉腋,常花葉同時開放;總花梗長5-8mm,花梗長7-10mm;花白色至黃色,有濃香味;萼裂片三角形,兩面均有柔毛;雄蕊20-30;花盤肉質;子房1室。核果卵形或橢圓形,長1.5cm,寬0.9-1.2cm,成熟時由紅色至黑色,先端有宿存萼。花期2-4月,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m以下的疏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沿海地區。[1]
參考文獻
- ↑ 它常被當成雜草,農民見了連根拔,卻不知是珍貴的「葉里藏珠」,騰訊,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