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5月4日 (六) 12:29 由 Xpq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剑门道中遇微雨'''<br><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劍門道中遇微雨
圖片來自搜狐網

劍門道中遇微雨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刻畫了人物形象;次句概括自己數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第三句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自問;末句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其形象逼真,耐人尋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全詩別出心裁,構思新穎,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衷情難訴的情懷。

原文

陸游〔宋代〕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譯文

衣服上滿是灰塵和雜亂的酒漬,遠行遊歷過的地方沒有一處不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

我難道這一生就只該是一個詩人?在微雨中騎着驢子走入劍門關。

賞析

  這是一首廣泛傳頌的名作,詩情畫意,十分動人。

  此詩首句刻畫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數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自問,最後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全詩別出心裁,構思新穎,含蓄地表達作者報國無門、衷情難訴的情懷。

  作者先寫「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陸游晚年說過:「三十年間行萬里,不論南北怯登樓」(《秋晚思梁益舊遊》)。梁即南鄭,益即成都。實際上以前的奔走,也在「萬里」「遠遊」之內。這樣長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滿塵土;而「國讎未報」,壯志難酬,「興來買盡市橋酒……如鉅野受黃河頓」(《長歌行》),故「衣上征塵」之外,又雜有「酒痕」。「征塵雜酒痕」是壯志未酬,處處傷心(「無處不銷魂」)的結果,也是「志士淒涼閒處老」的寫照。「遠遊無處不銷魂」的「無處不」(即「處處」),既包括過去所歷各地,也包括寫這首詩時所過的劍門,甚至更側重於劍門。這就是說:他「遠遊」而「過劍門」時,「衣上征塵雜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銷魂」。

  引起「銷魂」的,還是由於秋冬之際,「細雨」蒙蒙,不是「鐵馬渡河」(《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而是騎驢回蜀。就「亘古男兒一放翁」(梁啓超《讀陸放翁集》)來說,他不能不感到傷心。當然,騎驢本是詩人的雅興。李賀騎驢帶小童出外尋詩,就是一個佳話。李白、杜甫、賈島、鄭棨都有「騎驢」的詩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適、岑參、韋莊都曾入蜀,晚唐詩僧貫休從杭州騎驢入蜀,寫下了「千水千山得得來」的名句,更為人們所熟知。所以騎驢與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詩人」。於是,作者自問:「我難道只該(合)是一個詩人嗎?為什麼在微雨中騎着驢子走入劍門關,而不是過那『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戰地生活呢?」不圖個人的安逸,不戀都市的繁華,他只是「百無聊賴以詩鳴」(梁啓超語),自不甘心以詩人終老,這才是陸游之所以為陸游。這首詩只能這樣進行解釋;也只有這樣解釋,才合於陸游的思想實際,才能講清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這就是說,作者因「無處不銷魂」而黯然神傷,是和他一貫的追求和當時的處境有關。他生於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復中原,寫詩只是他抒寫懷抱的一種方式。然而報國無門,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陝西前線,過上一段「鐵馬秋風」的軍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後方充任閒職,重做紙上談兵的詩人了。這使作者很難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詩人未」,並非這位愛國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無可奈何的自嘲、自嘆。如果不是故作詼諧,他也不會把騎驢飲酒認真看作詩人的標誌。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衷情難訴,壯志難酬,因此在抑鬱中自嘲,在沉痛中調侃自己。

  一般地說,這首詩的詩句順序應該是:「細雨」一句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這樣一來,便平弱而無味了。詩人把「衣上」句寫在開頭,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數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概括於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費力地寫了出來。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既自問,也引起讀者思索,再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正如前人所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詩外」(《示子遹》)。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1172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冬。當時,陸游由南鄭(今陝西漢中)前線調回成都(今屬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後方,由戰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所以他在南鄭往成都途經四川劍閣劍門關時寫下這首詩。

簡析

  《劍門道中遇微雨》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刻畫了人物形象;次句概括自己數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第三句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自問;末句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其形象逼真,耐人尋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全詩別出心裁,構思新穎,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衷情難訴的情懷。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