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前世债今世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前世债今世果
图片来自今日头条网

前世债今世果,禅师说:“你是隔两世的人,所以忘了;我是同一世的人,所以不会忘记!”因而说出四十年前那件事情。

原文

 宋朝有一位禅师,年轻时,喝醉酒,跟别人争钱财,气愤之下当场把对方打死了。

  他畏罪远逃,出家刻苦修行,后来大彻大悟,成为一位大禅师。每次开堂说法,都有数百位学人来聆听他的法音。

  七十几岁时,有一天,他忽然浴沐升座,告诉大众说:“你们不要动,不要说话,看老僧四十年前的一则公案!”

  禅师坐到中午,有一位军营的武官侍从来了,扳弓想要射禅师。禅师合掌说:“老僧已经等候多时了!”

  那位武官的侍从很惊讶地问:“我不认识你,为什么一看见你,就有射杀你的冲动呢?连我自己也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

  禅师回答:“欠债还钱,是一项公平的交易。请你下手,不必迟疑!”

  接着又告诉大众说:“我死后,请这位居士吃饭,吃完饭,送他回去。如果你们有半句愤恨和怪罪的话,就不是我的弟子!”

  武官的侍从更加怀疑,坚持请禅师说出原因。

  禅师说:“你是隔两世的人,所以忘了;我是同一世的人,所以不会忘记!”因而说出四十年前那件事情。

  武官的侍从向来不认识字,忽然大声吟唱了一首诗:

  怨怨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

  他说完,手里拿着弓箭,很快地屹然立化。

  禅师下座,为他剃发、安名,更衣入棺,而后也告别大众,盘腿端坐而逝。[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