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吸式口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刺吸式口器 |
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是取食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的昆虫所具有的既能刺入寄主体内又能吸食寄主体液的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昆虫的口器也基本上属于刺吸式。
简介
刺吸式口器的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都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血液和细胞液,例如蚊子的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喙:下唇延长形成,用于保护口针,通常分为 3 节;
口针:上颚与下颚分别特化为 4 条细长的口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与蝉的刺吸式口器有些不同,蚊子的舌与上唇各形成 1 条较粗的口针。
评价
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昆虫的口器就象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其中的汁液,这种口器叫做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上就是把原来的下唇延长成一个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口针。口针的数目有变化,蝉有4根,虱子有3根,而蚊子有6根口针。此外,刺吸式口器还必须有专门的抽吸构造--食道唧筒。
蓟马的口器也是刺吸式类型的,但它们的口器与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有所不同。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其上唇和下唇合成一个短小的喙,内藏舌、左上颚和下颚口针,其右上颚已退化或消失。取食时,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将其刮破,待汁液流出后再吸入消化道内。这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常被称为锉吸式口器。
脉翅目幼虫(蚜狮、蚁狮)具有捕食性的刺吸式口器,简称捕吸式口器,其特点是上颚和下颚从两侧伸出头前,外形似1对镰刀。这类口器由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构造,因而常被叫做双刺吸式口器。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取食过程中还常伴随着传播疾病,使动植物感染流行病。例如蚜虫等同翅目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病,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