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绎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另有同名新华社记者刘绎。

简介

刘绎[清](公元一七九七年至一八七八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生于清仁宗嘉庆二年,卒于德宗光绪四年,年八十二岁。

生平简介

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入直南书房。十七年,提督山东学政。事竣,温旨询问家世,命侍父母居直庐。寻以亲老乞归里。性至孝,主讲鹭洲书院,去家百余里,每月必一归省。咸丰初,廷臣交荐,诏入京,父巳殁,召对,仍以母老陈情归。太平军陷郡邑,奉母避山中。朝命加三品衔,督办江西团练,不辞劳瘁,多所保全。旋丁母忧归。终制,召入京,年七十,以老疾辞。后终于家。绎与祁寯藻(1793~1866)相契,工诗文,著有《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诗钞十三卷,《崇正黜邪论》一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

参与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其间,力主严禁鸦片,列举鸦片之害:“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对于治理国家,则重视培养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暗之吏,则问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并提出防御英军的谋略,主张对入侵长江的英舰“沿江固守”,耗其粮食、弹药,断其归路,然后聚歼之。战争失败后,刘绎上书户部尚书祁隽藻,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认为治国应先培元气,关键在于得人才,固民心。同治年间江西巡抚刘坤一修《江西通志》,委绎任总纂。《永丰县志》《吉安府志》也相继编修,绎均被委为总纂。三志于同光之际先后修成,而绎已届垂暮之年,他在《八十自序》中说:“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

治学与教育

绎与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不专以文艺论优劣。绎生平为文,决不随意,下笔必求合“立言”之旨。要求情真,言之有物。主张“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己。则虽词浅旨近,往往见其真焉。”论诗主张“作诗不必规规唐宋,惟其真而已。”文与诗均强调一个“真”字。擅长书法,主讲白鹭洲书院时,所撰“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联,镌刻于书院门前石柱上。嵌于钟鼓楼的匾额“卉青原台”字,亦为其手迹,至今犹存。著有《存吾春斋文钞》12卷、《存吾春斋诗钞》13卷,另有笺经评史及语录等未编辑的遗文数十万言。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