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正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姓名 = 刘正宗 | 原名 = | 图片名称 = | 图片大小 = | 图片说明 = | 最高职务 = 大明翰林院编修
大清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 国家 = | 爵位 = | 籍贯 = 山东青州府安丘县 | 族裔 = 汉族 | 旗籍 = | 字号 = 字可宗,号宪石 | 室名 = 御墨楼 | 谥号 = | 出生日期 =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 出生地点 = 山东安丘县 | 逝世日期 =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 逝世地点 = 京师 | 墓葬 = | 配偶 = | 亲属 = | 出身 =

  • 崇祯元年戊辰科同进士出身

| 经历 = | 着作 =

刘正宗(1594年-1661年),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原籍安丘县东北乡安泰里(今黄旗堡镇东安泰村),后迁居安丘城里,父刘茂范。明朝隆庆辛未进士刘希孟的孙子。

生平简介

[1024.jpg原图链结][1]

与其二位兄长被誉称为北海刘氏“三珠树”

刘正宗出生世时,父已病亡五个月,不久又丧失了母亲。少时聪敏好学,与其二位兄长刘正衡刘正鉴互为师友,苦读经史子集。他们的学风文采被誉称为北海(泛指潍县、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县辖境)刘氏“三珠树”。

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

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 明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登进士第,四月授真定府推官(也称司理)。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分任陕西省乡试主考官。因他为官耿直廉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被召入翰林院任编修,不久又改授文林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升翰林院侍讲,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礼部会试副主考官。

为了暂避战乱,携眷北归隐居故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刘正宗奉皇帝使命到青州册封衡王,遂便道回乡探亲。在家期间恰值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明福王朱由崧在金陵监国(改元弘光,史称南明)。 为了暂避战乱,刘正宗同胞兄刘正衡,堂叔弟刘正学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携眷南下,僦居在金陵三山街。第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南明拜刘正宗为翰林院左春坊左中允。同年五月清兵过江攻破金陵,刘正衡、刘正学难逃广东,刘正宗从金陵携眷北归隐居故乡。

官阶地位已登峰造极,权势显赫,地位荣耀,真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清兵进关后,赶走闯王李自成,定都北京。当时的满清皇族不熟悉汉族的语言、文字,统治关内有困难,于是便大力启用明朝旧官吏料理朝政,并以应诏仕清者为归顺,不应诏者为叛逆。刘正宗在故乡期间,屡次接到清廷诏书,迫于当时形势,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刘正宗应诏到了北京,当即补为内翰林国史院编修,任礼部会试副主考官,同年八月又主持了浙江省乡试。顺治六年正月又晋升为侍讲学士,此后连续封官进爵,到顺治十年五月晋升为吏部右侍郎,六月又拜弘文院大学士。同年十月吏部尚书缺员,顺治皇帝示谕:“正宗清正耿介,堪胜此任,加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 从此,刘正宗出弘文院,特进一级,到吏部代行吏部尚书职务。命他以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刘正宗一品考绩期满,晋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诰授光禄大夫。顺治十五年八月,清廷典制改院为阁(殿),刘正宗则以少傅兼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兼管吏部尚书事,并参与朝廷机要事宜。 顺治十六年八月,清廷特设会试,以刘正宗任大总裁。这时刻刘正宗身兼要职,官阶地位已登峰造极,权势显赫,地位荣耀,真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顺治帝凡得著名书画,经他鉴别评定后才归御府收藏

刘正宗世称“刘阁老”,公博览群书,工诗律,尤精五言古诗。其诗气魄风格遒劲高远。著有《逋斋诗集》、《御墨楼诗选》、《木天草》、《雪鸿斋草》等诗集若干卷。他还爱好书法,特别喜爱晋右将军王羲之的行草。特请书法家吏部尚书孟津王铎撰文,专门搜集了王羲之的行书字汇成其父刘如金的碑文(地方人称集王碑)。他还勤于临池,笔法秀秒绝伦,当时能得到他的墨迹为极大荣耀。他给人的书剑信札,往往被珍藏起来。顺治帝凡得著名书画,经他鉴别评定后才归御府收藏,常将所得名人字画和自己作的字画及亲笔题字赐给他,御府书籍之题跋也多出自其手。为显示荣耀,他于安丘城相府内特建“御墨楼”。

亲友都劝他要认清形势急流勇退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一月,刘正衡病故,刘正宗请假获准,携带御赐治丧费回家为其胞兄治丧。在举行葬礼时,巡抚、藩王以下皆有祭奠,馈赠赙仪的大小文武官员达百馀人。到第二年四月丧事完毕刘正宗方才回京。 在家期间,一些亲友都劝他要认清形势急流勇退。潍县贡生杨青藜与刘正宗是诗友,听说,特来安丘拜谒。为了知己诗友的前途和命运,他只好写了长篇书信奉劝刘正宗。信中说:品行高能导致时人的妒忌,自身廉洁反显得众人的污浊,要想安然无事是不可能的。 刘正宗虽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同时也历尽了宦海风波。因此看过书信深受启发,曾表示请求归休。可是回京后不久就改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他见当时“帝眷特隆”正处在继续重要提拔的时候,总没敢向皇帝请求归休。

顺治皇帝晚年,爱好佛学>对他由疏远,直至反感、憎恶

顺治末期,朝内宗派互相争斗。他全没放在心上,因为他从仕清以来青云直上,达到了如此权贵地位,况且又收到当朝皇帝的青睐,因此,表现傲上慢下,自高自大,对朝廷政见往往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顺治皇帝晚年,由喜爱书法绘画转为爱好佛学。召刘正宗便殿叙谈时,几次讯问他关于佛学的事。刘正宗总是说:“臣自幼不读其书,不知其说。”而且仿效唐朝韩愈上“佛骨表”谏阻唐宪宗迎佛骨的事,上疏劝谏。因而顺治皇帝对他由疏远,直至反感、憎恶。

反对派与监察官员密谋策划弹劾,刘正宗的一切官职被罢免

“一朝失宠,众谤交集”。刘正宗的反对派见时机已到,与监察官员密谋策划弹劾刘正宗。顺治皇帝看过奏疏后,亲自主持审讯。可是刘正宗听后却暴跳如雷,觉得非常冤枉,认为是诽谤诬告,答辩极不谦逊。使顺治皇帝大为不满,信然。”遂愤愤地宣布罢免刘正宗的一切官职,将他转置于法司,并命诸王大臣九卿科道共同查讯刘正宗的案情。

听到顺治皇帝病死,遂长叹一声,从此一病不起

在法司期间顺治皇帝身患重病还曾数次派宫中使者去问候刘正宗,表示对他并没有忘怀,追念旧好,总会澄清是非的。可是时隔不久就听到顺治皇帝病死的消息,遂长叹一声,从此一病不起。

在极端愤懑下,含恨辞世,不许回籍,丧事草草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登极,年号康熙)极为,议政王根据刘正宗的罪状,认为其死罪先帝虽予以赦免,但活罪当严惩不贷,可是又怜其年纪衰老,便宽恕了他。 刘正宗被罢官后,家产被抄没,虽说是遵诏“籍家产过半”,但他身边平生所积蓄的珠宝玉翠等物已荡然无存。他在极端愤懑下,于顺治皇帝病死的同年(公元1661年)十二月二十日含恨辞世,时年六十七岁。因朝廷不许回籍,丧事草草,寄厝于北京西直门外。

皇帝说:“是最善五言古诗者?胡不回籍?”扈从述说其委,并为其请求归葬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皇帝出官游览,驾出西直门道经刘正宗的权厝处,问是谁人的茔兆,扈从以刘正宗对。皇帝说:“是最善五言古诗者?胡不回籍?”扈从述说其原因,并为其请求归葬,当即得到皇帝的许可。同年九月刘氏亲族才得运刘正宗的灵柩回原籍安丘,重新安葬于县城东北的祖茔内。

降诏追复刘正宗原官,诰授光禄大夫少傅大学士

刘正宗被罢官、抄家、削籍、病死后,又历经七十五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登极,昭雪清朝初年错案。认为刘正宗仕清以来清正耿介,政绩卓著,他之所以被罢官削籍是因为当时朝廷内派系斗争激烈而被陷害,实无反叛罪行,他还是世祖皇帝多年的宠臣和诗友。因此于乾隆二年(公元1747年)正月特降旨定刘正宗为世祖章皇帝祀庙的配享。同年二月又降诏追复刘正宗原官,诰授光禄大夫少傅大学士;其长辈与妻室均恢复原封赠;其子刘忞之刘承申及侄俱荫官监;其孙刘际平恢复安丘原籍。

“相府”二字门楼上,断瓦片片,野草飘摇“御墨楼”中蛛网重重,雀粪累累

刘正宗虽得到追复原官,并复封荫,但刘氏世家却败落下来一蹶不振。那雄伟高大顶脊安门大书“相府”二字的门楼上,断瓦片片,野草飘摇。相府院内蓬蒿蔽目,狐鼠横窜,“御墨楼”中蛛网重重,雀粪累累。那旧时相国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1]

展对刘阁老的书法长卷

此卷高29.4厘米,较长,因室小未能全部展开,只量有字部分,长为300厘米。

长卷前半截书写的是仲长统的《乐志论》局部

仲长公理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因论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风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翻译成白话】

《乐志论》是仲长统的一篇重要著作。翻译成白话,大致的意思是,假如我拥有肥沃的田地和众多的宅邸,宅邸背靠大山而前临江水,沟渠和池塘环绕周围,旁边密布著各种竹木,宅前开辟了花圃,屋后种植了果园。出门有车船能够代替跋山涉水的艰难,劳作有仆人能够免去秋收冬藏的辛劳,有美味的食物侍奉双亲,妻儿没有需要劳累的事情。若是好友莅临,就备美酒佳肴来款待,良辰吉日,就烹饪猪羊以祭奉。流连忘返于葱郁田间,游戏追逐在林中空地,清泉沐足,凉风习习,锦鲤垂钓,射雁弯弓,在舞雩台下吹著春风,回家途中一路高歌。安神坐于静室,思索老聃的玄奥,吐纳天地之精华,追求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与明理通达之人对弈,评书论道,俯仰天地,品评古人,弹著《南风》优雅的旋律,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逍遥自在,顶天立地,不受俗世羁绊,也无性命之虞。如果是这样的话,真可算是神仙般的生活了,哪里还会羡慕帝王之家!

长卷后半截书写的是何良俊的《言志》局部

秦子少有才学,屡辞辟命。同郡王商劝令仕,云:贫贱困苦,亦何可以终身?子敕答曰:昔尧优许由,非不弘也,洗其两耳。楚聘庄周,非不广也;执竿不顾。仆得曝背陇亩之中,诵颜氏之箪瓢,咏原宪之蓬户,时翱翔于林泽,与沮溺为等俦,听玄猿之悲吟,察鹤鸣于九皋,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处虚空之名,居不灵之龟,知我者稀,则我贵矣。斯乃仆得志之秋,何困苦之戚。

《语林·言志》所记的多是品行高洁之人,而非高官显贵之辈。它概括了何良俊生平志向的转变,少了一些年少轻狂的锐气,多了一份沉稳与淡泊,他幻想以志向的高洁、学问的渊博,来对抗世俗的芜杂。

刘正宗长卷最后部分

长卷最后是书者刘正宗所记跋语,称自己喜“素淡”,“苦桃源难觅”“ 读此二则其因援笔录之以见一时兴会云尔!”同时标明,此书写于甲申仲秋日。

刘正宗长卷收起后的外状

刘阁老这幅长卷,不仅展现了他变通“二王”、追逐米南宫形成的高妙书法艺术,更反映了他当年的真实心境。在纷扰的时代世事更替中还能从心所欲,写出如此雅致的书法,显示了阁老一定的襟怀及非凡的控笔控锋能力。另外的意义在于,此卷写毕已374年,期间经过多少战乱水火和天灾人祸,却被保存完好,并流传于故里,让我们偶一展对,也乃幸事。[2]

【刘正宗行书自书诗轴】

  《自书诗》轴,清,刘正宗书,绫本,行书,纵199.6厘米,横48.4厘米。   此轴书五言诗一首。点划方圆兼济,书风峻峭挺拔,与倪元璐、黄道周、王铎诸家书风一脉相传。   释文:   春日深且晏,和风吹翠林。暮云起层蔼,荣柯啭时禽。纷乘此尽遣,静阅参道心。物化归自然,寒暑无凌侵。逸我理可凭,一如节候临。偃仰对壶觞,夕籁发清音。近作似嵩石亲家词坛政。逋史刘正宗。   款署:“近作似嵩石亲家词坛政。逋史刘正宗。”钤“逋斋图书”朱文印、“刘正宗印”白文印。鉴藏印钤“百研室”朱文印。 撰稿人:华宁 关键词: 倪元璐黄道周王铎 [3]


诗文

        《老婦行》

东家老妇垂白发,樵爨无力馀病骨。岂复有意斗蛾眉,坐守深闺费岁月。

却忆当年初嫁时,含羞对镜理胭脂。但愿同心不重色,肯学桃李信风吹。

宁知此意竟难明,时移岁换天无情。翠翘珠襦尽零落,闺中甘逐众人行。

自解悲欢随所遇,红颜自古草头露。只今幸无入宫妒,裙布钗荆亦已足。

愿将锦瑟与瑶琴,一时并写《白头吟》。寂寂空房恐虚度,敢道人新不如故。


         《和天寧寺浮圖歌》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濟上行》

百鸟皆有巢,群动各有匹。艰虞生不辰,满目一凄恻。

有客济上来,为我述荡析。势累鬻道旁,云是捷功得。

初但贵红颜,后乃空原隰。红颜供馀欢,老稚获赎直。

百年生聚地,千里弥荆棘。朝廷望拊循,吁嗟谁失职。

同是血气伦,不许恋蓬筚。苌楚古有谣,相对付啾唧。

非无东陵资,安堵正深壁。每读《舂陵行》,泪落沾胸臆。

眼前旌旗红,又向春明出。所愿念疮痍,无使生相失。 [4]


参考书目

官衔
前任:
金之俊
吏部汉尚书
顺治十年十一月丙辰-顺治十二年三月乙巳
(1654年1月12日-1655年4月26日)
继任:
王永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