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正刚 ,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 安徽定远人,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5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
简介
1993年7月至1994年10月,在广州《亚太经济时报》社工作,担任编辑、记者,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助理研究员。
1994年11月,调入暨南大学历史系工作。
1995年6月,兼任广东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
1995年11月,晋升副教授。是月起,担任历史系副主任工作。1997年3月,担任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05-09
1996年4月,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首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7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遴选为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2]
1999年通过中期考核,再次被定为校级培养对象。2000~2001年获暨南大学“园丁奖”、暨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2000年被聘为四川客家研究中心顾问;2003年被聘为广东省政协第九届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特邀委员;
2006年被中山大学发展研究院聘为研究员;是年,被嘉应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是年,受全国社科规划办表扬的成果鉴定认真负责的专家。
2007年5月,受聘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
2008年被聘为广东省政协文化与文史委员会专员。
主讲课程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0CZS003)《清代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形态变迁研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8BZS012)《明清地域社会变迁中的广东乡村妇女研究》;
3、教育部重大项目(批准号07JJD840199)《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之子项目“清代成都移民社会的考察”;
4、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编号0355)《岭南旧志中的瘟疫史料汇编与研究》;
5、广东省高教厅“九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批准号99SJC77001)《广东会馆与粤人社会活动研究1368~1956》;
6、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海瑞传》;
7、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0410120303004)《传记·道光朝》;
主要贡献
论文
1、清代井田制初探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4期。
2、清代广东移民在四川分布考 《暨南学报》1996年1期。
3、清前期四川和台湾移民政策之比较 《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1期。
4、清代四川闽粤移民的农业生产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4期。
5、清代四川南华宫的社会活动 《暨南学报》1997年4期。
6、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启示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1期。
7、明清澳门女性研究 《历史档案》2001年2期。
8、明清南方沿海地区虎患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10、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 《西藏研究》2002年第1期。
个人作品
出版的著作主要有:
《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宋元明清社会经济史》(香港公开进修大学 1996年版)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和四川的比较》(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广东旧志疫情史料辑录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十世纪广东婚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刚正不屈的清官——海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广东会馆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话说粤商》(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版)
《明清侨乡农田水利研究》(整理鲍彦邦教授遗著)
《广东客家》(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与正统同行:明清顺德妇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获奖记录
2000~2001年获暨南大学“园丁奖”、暨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