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寶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寶珺 男,天津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雙聘院士, 博士生導師。沉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名譽所長、成都理工大學名譽校長、西南科技大學城建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劉寶珺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曾擔任過中科院兩屆地學部常委。早年致力於泥沙運動力學和沉積構造、岩相古地理和層控礦床方面的研究,在有關沉積構造的水動力解釋、沉積相動力學分析、河流相模式以及砂岩銅礦形成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劉院士將沉積成岩、岩相、構造的分析和物理化學熱力學結合起來,提出了「沉積期後分異作用與成礦作用」的新理論。 劉寶珺院士在國際學術界十分活躍,自1987年起,他作為國際地科聯「全球沉積委員會」領導成員和全球沉積地質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多次組織並參與了國際有關全球沉積地質研究工作。40多年來,劉院士在中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各類專著20部,曾多次獲地礦部科技進步獎。1986年被國家科委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9年榮獲中國地質學界的最高榮譽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996年在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上榮獲「斯潘迪亞羅夫」獎,是100年來世界上獲此殊榮的第二十位地質學家,是我國地質學家此獎的首獲者。1997年由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文名 劉寶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市 出生日期 1931年 職 業 中科院院士、地質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主要成就 四川省科協主席 西南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名譽所長 成都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目錄 1 人物簡介 2 人物經歷 3 人物成就 4 人物事跡 ▪ 研究領域 ▪ 研究歷程 ▪ 研究成果 5 學術作品 6 預言事件


人物簡介 編輯 劉寶珺 ,中國科學院院士,男,1931年9月13日生於天津。1953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56年該校岩石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現任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曾任四川省科協主席、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 研究沉積地質學、礦床學、油氣儲層地質學等。致力於泥沙運動力學和沉積構造、岩相古地理和層控礦床學研究,將沉積成岩、岩相、構造的分析和物理化學熱力學結合起來,提出「沉積期後分異作用與成礦作用」理論。提出了揚子地台陸緣寒武紀磷礦風暴岩沉積模式。主持了地礦部重點攻關項目「中國南方岩相古地理及沉積、層控礦床預測」,編制中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圖。代表作有《岩相古地理基礎及方法》、《中國南方古大陸沉積地殼演化與成礦》和《中國南方岩相古地理圖集》、《沉積岩石學》等。


人物經歷 編輯 興趣培養 劉寶珺的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善於教育子女,因此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叔伯們對於文學、藝術、音樂、戲曲、體育深為愛好,常組織家庭小樂隊和籃球隊,經常演奏和對外比賽,使家庭生活充滿情趣,並培養了劉寶珺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後來他進入在天津南開中學讀高中。 放棄保送 1950年秋,天津市南開中學畢業的劉寶珺,放棄了校方保送他到南開大學或燕京大學化學系的推薦,以第一志願考進了清華大學地質系。 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地質系併入新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 在沉積學、盆地分析與板塊運動、層控礦床、層序地層與事件地質、全球沉積地質、油氣儲集層的成岩作用與岩相古地理以及生物成礦作用等研究領域都獲得了突出成就,並把我國的沉積學研究推到了世界前沿,其許多研究成果在我國都具有先驅性和啟迪性,對我國沉積學發展的各階段都有所貢獻。先後在中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撰寫出版專著20部。在國際學術界也很活躍,多次參與、組織國際有關全球沉積地質研究工作,並擔任了全球沉積地質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1986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9年獲第一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曾擔任過兩屆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常委,1996年在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上獲得唯一的「斯潘迪亞洛夫獎」,成為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人。主持和組織了中國西部含油氣盆地、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地質環境、中國南華紀至新近紀岩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等的研究,做出了很有影響的工作。作為山東省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帶領團隊在塔里木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等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研究中,做出了突出成果。 主動申請 1953年夏,劉寶珺成為北京地質學院首屆畢業生、高材生。他主動申請去大西北,組織上批准了他的要求,分配他去甘肅白銀廠地質部641地質隊。兩年前,正是在此地,礦床學家宋叔和在厚厚的「鐵帽」之下發現了銅礦。勘探工作如火如荼,急需人才。在641地質隊,生活十分艱苦,連水都是苦的,喝了這種苦水,肚子老是往下墜,一個勁地打屁。劉寶珺處處以宋叔和先生為榜樣,在野外,他跟宋叔和學習工作方法,在室內,他向宋叔和學習顯微鏡分析的技能,搞礦床儲量計算,勤學好問,二人形影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