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论》,ISBN:9787509748275, 作者:庄乾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1]学术出版机构。社科文献秉持“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出版理念,立足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是一家面向海外学者与高端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全球学术资源整合、学术产品研发和学术成果传播的出版社[2]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类型化研究方法,将刑事诉讼电子邮件证据进行了六方面分类,从电子邮件技术核心出发,研究电子邮件的技术特质对电子邮件证据制度或传统证据制度的影响。根据电子证据的不同类型,作者深入细致探究了其采信标准,是一篇技术性很强的书稿,对司法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介绍

庄乾龙,法学博士,201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录

导 论1

第一章 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理论的冲击与应对3

第一节 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理论的冲击3

一、电子证据对证据概念的适度拓展3

二、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规则内涵的扩充6

三、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法基本原则内涵的丰富8

第二节 技术手段与法律规制的冲突与磨合11

第三节 “现实”走进“虚拟”的可能性进路13

第二章 电子邮件证据基本概念界定17

第一节 电子邮件证据概念解读:主体与系统17

一、电子邮件概念的界定17

二、电子邮件证据的特点18

三、传统证据概念对电子邮件证据的不适当限缩21

四、系统因素引入对传统证据的冲击24

五、主体与系统的互动:电子邮件证据概念的生成26

第二节 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地位27

一、电子邮件证据的司法现实地位27

二、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应然地位30

第三节 电子邮件证据的构成32

第四节 证据法理念下的电子邮件证据审视36

一、惩罚犯罪与电子邮件证据:虚拟世界“异化”之可能36

二、保障人权与电子邮件证据:对“异化”钳制之构想38

第五节 电子邮件证据对传统证据概念的新诠释41

第三章 电子邮件证据分类研究萌芽与研究意义45

第一节 分类研究之萌芽45

第二节 分类研究之意义47

第三节 电子邮件证据分类研究内容49

第四章 加密电子邮件证据与非加密电子邮件证据52

第一节 “加密”技术之类型化判断52

一、对称密钥加密53

二、非对称密钥加密53

三、数字签名54

四、数字证书55

第二节 “加密”对电子邮件证据力的影响56

一、形式侧面的影响: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56

二、实质内容的影响:证明力大小的审查判断62

第三节 “立法”与“技术”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以刑事侦查取证为核心的分析67

一、“加密”邮件形成的二律悖反现象67

二、“加密”电子邮件刑事证据的立法抉择70

第五章 常规电子邮件证据与垃圾电子邮件证据73

第一节 垃圾电子邮件概念评析74

一、垃圾电子邮件概念展示74

二、垃圾电子邮件概念评析75

第二节 判断标准的二元化:垃圾电子邮件的界定77

一、基于主体的判断77

二、基于技术的判断79

第三节 区分的刑事证据法律效果:权利与权力的博弈81

一、常规电子邮件证据:合理隐私期待权的保护81

二、垃圾电子邮件证据:保障“权力”的有效运行87

第四节 现实与展望:垃圾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规范89

一、我国垃圾电子邮件立法现状89

二、法律展望:垃圾电子邮件犯罪证据91

第六章 动态电子邮件证据与静态电子邮件证据100

第一节 传输状态:动态与静态的划分标准100

一、“传输”的工作原理:分层技术100

二、“传输”的判断标准:技术与法律的结合101

第二节 划分依据:证据内容的殊异104

一、动态电子邮件证据: 秘密监控视野下的证据问题104

二、静态电子邮件证据:一般搜查取证下的证据问题111

第三节 证据内容差异的延伸影响:侦查取证手段的异化122

一、侦查手段异化之表征122

二、侦查手段异化之矫正132

第七章 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与病毒电子邮件证据138

第一节 判断标准:技术实质与外在形式的双重性138

一、证明载体140

二、证明方式144

第二节 次生电子邮件证据:感染性病毒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147

一、“病原体”式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分析147

二、“输入”(取证)式感染性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接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检验148

第三节 感染性病毒电子邮件证据之转化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影响151

一、转化之一: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51

二、转化之二:非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53

第八章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与无声电子邮件证据155

第一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概念界定155

一、与视听资料证据的区别:邮件服务器的有无155

二、有声电子邮件证据的本质:多种服务器的合成156

第二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联主客体的有限扩张156

一、有声电子邮件关涉主体的有限扩张:对证据交换的影响157

二、有声电子邮件关涉客体的有限扩张:语音合成技术对证明力的影响158

第三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规范159

一、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涉主体方面159

二、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涉客体方面161

第九章 局域网电子邮件证据与广域网络电子邮件证据163

第一节 电子邮件“生存环境”:客户端是否特定为标准的划分164

一、局域网电子邮件用户的特定性164

二、广域网电子邮件用户的公开性165

第二节 网络拓扑结构造成电子邮件证据的差异166

一、局域网电子邮件拓扑结构:结构简单性与对外封闭性——查证犯罪的直接性166

二、广域网电子邮件拓扑结构:结构复杂性与对外开放性——查证犯罪的间接性167

第三节 狭义刑事推定在电子邮件证据中的有限适用170

一、适用环境:局域网173

二、适用条件:严格的保密性与可接受的适用政策174

第四节 广义刑事推定在电子邮件证据中的广泛适用175

一、可靠性之推定175

二、确定性之级别构建176

三、事实性推定之运用178

结 语 我国电子邮件刑事证据立法的现状归纳与完善思路181

第一节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现状归纳与评析181

第二节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的完善思路184

一、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的背景考察184

二、刑事电子邮件证据制度保障性法律的构建与完善196

三、刑事电子邮件证据法律的构建与完善201

参考文献205

索 引225

后 记227

参考文献

  1.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
  2. 本社介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