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参观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的图片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1990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实行边建设边开放。1992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化学所(北京)联合组成的。

研究领域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子反应动力学,利用现代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与理论方法,在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基元化学反应和复杂分子反应及相关过程的动力学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基元反应态态动力学研究化学过程中的过渡态动力学及量子[2]干涉现象;自由基光化学及反应动力学;超快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控制的理论;分子团簇的结构和动力学;生物分子的电荷转移和质子转移过程;界面及凝聚相的光谱与动力学;单分子与单粒子的光谱与动力学;大气化学、燃烧化学、星际化学及化学激光中一些重要过程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室目标:在分子反应动力学基础科学研究中作出重要创新成果,为重大科学技术进步提供基础知识,争创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要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

主要研究:气相分子(包括激发态分子、自由基离子)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激光诱导的分子反应动态学,原子、分子团簇的形成和反应,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等。探索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和规律、影响反应通道和产物态分布的各种因素,以达到控制化学反应的最终目的。实验室以实验研究为主,同时也注重理论研究,力求在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基础上对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动力学过程有深入的了解。

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分子反应的取向性,气相分子的光解离和光电离,激发态和自由基的反应和传能动力学,超快化学过程的飞秒激光探测和波包理论研究,原子分子团簇的生成机理和动力学等。研究的反应体系着眼于在大气化学、化学激光、燃烧、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提出的重要化学反应。

学术团队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杨学明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何国钟研究员任本届(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学委会成员由国内外著名的同行专家教授17人组成。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研究员15人,副研5人,助研2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1人。在该室工作的有五位资深中科院院士,他们是楼南泉、张存浩、朱起鹤、何国钟、沙国河。 除了上述5位院士外,其他的学术带头人还有:杨学明,王秀岩,韩克利,王 利,杨何平,李学初,白吉玲,吕日昌等。

视频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梁鑫淼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