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刀豆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刀豆壳
d6f13524518a07a46d6b1abf766ab8eb.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36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刀豆壳

汉语拼音:Dāo Dòu Ké
别名:无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无毒(《泉州本草》)
功能:下气,活血
主治:反胃,呃逆,久痢,闭经,喉痹,喉癣

刀豆壳,中药名。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果壳。分布于北京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具有下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反胃,呃逆,久痢,闭经,喉痹,喉癣。[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刀豆壳

拼音名:Dāo Dòu Ké

出处

《医林纂要》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果壳。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生境分部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性状

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状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肋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刀豆壳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性味

甘,平。

  •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和中下气,散瘀活血。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喉癣。

  •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复方

  • ①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 ②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 ③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 ④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 ⑤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 ⑥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 ⑦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 ⑧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 ⑨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参考资料

  1. 刀豆壳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刀豆壳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