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质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冰川地质学》是自然地理常识一个名词术语。
中华文化,亦称 华夏文化[1]、 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2]。
名词解释
冰川地质学名词解释:是研究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和冰川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地质方面的作用的科学。地球历史中曾发生过的大冰期有震旦纪(中、元古代)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及第四纪大冰期。由于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多,保存完好,因此,是目前冰川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工作始于20年代初。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河北邢台山区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后又在冰川地质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和研究,发表过《冰期之庐山》一书,从而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基础。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文献
- ↑ 你知道“华夏”这个名号是从哪里出现的吗?,搜狐,2022-10-20
- ↑ 中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