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7日 (二) 15:40 由 简单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冯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目錄

馮京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冯式以入粟买官,40多岁仍无子嗣。一次,冯式要去京城办事,妻子金氏拿出许多银两,让他在京城买妾生子,接续冯家香火。冯式物色到一位女子,双方立好契约,钱也付了。冯式好奇地询问女子身世,女子顷刻间泪流满面,哭诉说:“父亲在朝做官,妾已许配河南一人家。因父押纲运亏损巨大,无法赔付,只好将我出卖,凑钱还债。”冯式听了十分伤感,决定将女子退还,付出的钱也不再要回。金氏得知事情经过后通情达理地说:“君既有如此善心,何患无子?”过了几个月,金氏果然怀孕生下冯京。

  三元及第轟動京師   婉言辭謝皇親國戚   馮京出生不久,父母相繼去世,他成了孤兒,家業也從此凋零,由小康墮入貧困。馮京讀書十分刻苦用功,加上天分極高,從小就表現得卓爾不群。他早年就讀於公式山,寫有《公式山集》。宋代科舉考試要過三關:地方發解試在前一年秋天舉行,頭名稱解元;尚書省禮部省試,頭名稱省元;最後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頭名即獲狀元美稱。馮京是宋代少數幾位三元及第的狀元之一。   不過,馮京在鄂州的鄉試並不順利,主考官評閱他的試卷後本打算將他黜落,經其他幾位考官的據理力爭,馮京的名字才被放在榜末。當時,鄂州通判南宮成任監試官,負責拆封鄉試成績並抄榜公布。南宮成一看馮京被置於榜末非常不滿,就與主司商量,定馮京為鄂州發解試第一名。這是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的事。第二年春天,馮京赴京參加省試、廷試,又連中兩個第一,成為「三元」狀元。   《宋史》記載:「(馮京)少年時英俊豪邁,舉進士,從鄉試、禮部一直廷試皆第一。」   29歲的馮京三元及第轟動京師,頓時身價倍增。京城權貴紛紛攀附新貴,想招他為婿。張堯佐是仁宗皇帝的岳父,他認準馮京前途無量,就執意要把女兒、賢妃的妹妹嫁給他。張堯佐仗着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捷足先登,乾脆讓人前呼後擁地把馮京接到顯赫的張府。馮京剛在客廳坐下,張堯佐就給他系上一條金帶,並說:「這是皇上之意。」過了一會兒,張賢妃也派人送來酒菜和一套價值昂貴的嫁妝。聰明的馮京早已打定主意不與皇親國戚攀親,婉言辭謝了這門親事。他最終選擇宰相富弼的女兒為妻,而富弼則是宰相晏殊的女婿。   權知開封府治理京師   為人不攀附權貴   通判荊南一任期滿,馮京召試館職,授太常丞、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兼-起居注。仁宗皇帝一向寵幸張賢妃,不喜歡郭皇后。賢妃薨,仁宗降詔追封她為溫成皇后。禮官吳充表示反對,認為皇后健在,追封賢妃為皇后不合禮數,希望仁宗收回詔命。他的觀點得到了馮京的支持。宰相劉沆堅持說追冊張妃為皇后是皇帝旨意,難以收回。劉沆利用宰相特權,越過禮官吳充,讓吏部以本部狀報表示同意。不久,吳充出知高郵軍。劉沆原打算將支持吳充的馮京也趕出朝廷,仁宗出面干預說:「馮京亦何罪?」馮京得以繼續留在朝中任職,但罷去-起居注兼職。半年後,復兼-起居注。   仁宗欲擢馮京為知制誥,這是皇帝的近侍大臣,是令士大夫們羨慕的清要之職。馮京考慮到岳丈富弼是當朝宰相,為了避嫌,他決定辭謝,詔以龍圖閣待制,知揚州(今江蘇揚州),後改知公式州(今江蘇南京),成為一名地方官員。   也許是仁宗愛惜馮京的才華,不想讓他在地方上多呆,馮京很快擢升翰林侍讀學士,奉詔還京。他先擔任公務繁重的糾察在京刑獄公事及勾當三班院公事,然後被選入學士院,任翰林學士、知制誥。馮京被授以翰林學士、知制誥,就成了皇帝的高等秘書,有望擢升執政官,這是仁宗打算重用他的一個信號。果然,馮京很快遷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負責治理京師重地。   仁宗嘉公式年間(1056年~1063年),韓琦與富弼同為宰相,作為朝官的馮京不僅沒有主動接近韓琦,反而有意避開他。韓琦幾個月見不到馮京心中很不高興,就對富弼說:「馮京傲氣。」富弼回家後將此事轉告馮京,叮囑他去拜見韓琦。   馮京對韓琦並沒有什麼不滿,就聽從岳父的勸告大大方方去宰相府拜見韓琦,當面解釋說:「公身為宰相,從官不敢輕易造訪相公,這是出於對相公的尊重,何來的傲氣?」兩人相視大笑,誤解也釋然於笑聲之中。   宋神宗重用馮京   馮京上章自劾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駕崩,宋神宗趙頊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熙寧。宋神宗對馮京印象一直不錯,認為他在仁宗、英宗二朝提出的一些方略多被先帝採納,是難得的人才。神宗即位不久,就任命馮京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宋神宗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他重用王安石進行改革,希望藉此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十分激烈。從總體上說,馮京不支持王安石新法,他也因此與王安石產生了矛盾,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神宗對馮京的信任。   在御史中丞任上,馮京就王安石的改革提出了六條意見,指陳新法失當。馮京所陳六事,史已失載,具體未能詳。神宗仔細審閱了馮京這道洋洋灑灑數萬言的奏摺,又將它轉給王安石。王安石看後十分不滿地說:「馮京的奏疏極為荒謬。」神宗卻說:「朕與馮京數次詰難,一時很難說服他,如不為流俗蠱惑,此人亦可用。」神宗話鋒一轉又說:「此人作御史中丞,恐失職。」王安石立即附和道:「馮京在御史台只是備位而已,無所建樹。陛下應該時常提醒他,不要讓他被流俗迷惑。」神宗沉思片刻,接着說:「令馮京作樞密副使,如何?」王安石這才意識到,神宗原來是想要重用馮京,他只得順水推舟地說:「既然陛下要用他又有何不可!」詔馮京擢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馮京為官嚴於律己、勇於承擔責任。河東麟州、府州、豐州的城防、兵器長久缺乏修整,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經常失利,三州官吏因此受到朝廷的譴責。馮京認為自己曾擔任過陝西安撫使,對現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就上章自劾:「麟、府、豐三州城壘兵械不治,帥臣有責,前任帥臣亦有責。臣曾擔任陝西安撫使,當受譴責。如此,可使諸路帥臣(安撫使)明白,雖然離任了,但仍必須為自己在任期間的過失承擔責任。這樣,他們就不至於在任內懶惰、失職。」神宗看了馮京自劾奏疏後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擢升他為參知政事(副相)。   神宗觀《流民圖》賑濟災民   馮京平叛亂帶病入朝   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至次年三月,全國很多地方旱情嚴重,大量東北流民湧入京師。監管開封府安上門的官員鄭俠知道王安石聽不進批評意見,就將《流民圖》上奏閣門,希望能呈送到神宗手裡,結果被閣門司退回。鄭俠情急之下就謊稱密急文件,動用馬遞直接送入宮內通進銀台司,終於將這幅畫面悽慘的《流民圖》長卷送到神宗手中。鄭俠隨畫還附上一封時政書,建議神宗任命馮京為宰相。   神宗看了《流民圖》後長吁短嘆,夜不能寐。次日,神宗下令免去開封府的免行錢,令司農寺開常平倉賑濟饑民。   王安石則上 書請求罷去宰相。呂惠卿、鄧綰連忙勸說神宗:「陛下數年以來廢寢忘餐,終於成就今日善政,天下都被受新法恩澤。陛下若聽信狂夫鄭俠之言,罷去新法,前功盡棄,豈不可惜?」神宗思前想後,覺得新法的推行確實不易,國家那麼大,天災也是難免的。他下令御史台追究鄭俠擅發馬遞之罪,王安石繼續任宰相。呂惠卿又趁機誣告馮京與鄭俠串通,詔罷馮京參知政事,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州)。不久,馮京又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渭州(今甘肅平涼)。   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區)發生少數民族叛亂,馮京奉命知成都府,前去處理這一突發事件。番部首領何丹正率部攻打雞宗關,他聽說馮京率宋軍趕到,就立即請降。朝中有人又提議宋軍可趁機掃蕩番部首領何丹的老巢。馮京反對這種-的做法。他奏請朝廷從長計議,從穩定大局出發,努力化解矛盾。他還建議發放農具、糧食給叛兵,讓他們回家從事生產、維持生計。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番部首領十分感激馮京,就與他歃血為盟,表示願世世代代成為大宋的番民。   王安石罷相後,宋神宗召馮京回京擔任知樞密院。馮京以身體不適為由上 書辭謝。神宗對馮京思念日深,以至於做夢都夢見馮京入朝。次日,他給馮京降了一道詔書,其中有「渴想儀型,不忘夢寐」之句,意思是說自己渴望見到愛卿的儀容,連夢中也是如此。馮京接詔後很受感動,就帶病入朝。不過,馮京糟糕的身體狀況已不能擔當樞密使的重任,神宗就安排他任觀文殿學士,知河陽(今河南孟縣)。   宋哲宗即位後,司馬光稱讚馮京是「國之老成,可以倚信」,竭力推薦於朝,詔授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這時的馮京年事已高,身體也是每況愈下。元公式年間(1086年~1094年),馮京以太子少師、宣徽南院使致仕。紹聖元年(1094年),馮京病逝,享年73歲,賜諡文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