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冬病夏治宝宝适用吗?用这3种食物巧搭配驱阴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病夏治宝宝图片 原图链结

宝宝冬天养得好,注意合理进补,春天就会少生病,夏天就能窜得高。夏天如果顺应季节,养育得法,冬天就能少生病。一年四季的儿童保健,其实是相辅相成、有连续性、有因果关系的。现在正值夏季,我们可以讲讲中医“冬病夏治”的保健理念,脏腑稚嫩、体质虚寒的宝宝尤其适用。[1]

冬天的病为何夏天能治?

冬天主阴,夏天主阳。冬病之所以能夏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宝宝的身体相当于一个储蓄阳气的小银行。在阳气充足的夏天,先蓄满能量,等到了秋天才比较容易收敛阳气。寒冷的冬天做好养藏,宝宝就不至于那么体弱多病,因为体内还有阳气的储备。尤其像哮喘、咳嗽、呼吸道感染、虚人感冒、脾虚积食等儿童常见病,本就是由于宝宝阳气弱、体质虚寒,加上秋冬外界环境阴盛阳衰导致的。冬病夏治,其实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2]

温补阳气的契机在夏天

大自然中的阳气来自太阳散发的热量,随季节升、浮、降、沉循环。每年的长夏,进入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天地在这个时节提供了最有利于人体补充阳气的环境。为何宝宝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在夏天阳气充足的季节也常常犯病?就是因为人体的阳气都发散到体表,体内的阳气就容易虚。如果宝宝总是外出在太阳下跑跳,汗出得多了,阳气也会随之流泻。即使动则生阳,但补的没有流失的多,宝宝也会越来越虚弱。

所以,找到“向体内吹阳气”的正确方法,才能真正夏补阳,冬少病。

夏日宝宝补阳:三伏贴、艾灸、暖宝宝

想要帮宝宝在夏天温补阳气,不能像冬天那样大补。我们介绍过冬天如何吃羊肉补虚。但夏天脾胃是接纳不了这种厚腻食补的,至于人参、鹿茸这种峻补之物,更不适合宝宝。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三伏天帮宝宝贴三伏贴。用灸的热力,在相应的穴位上,打开人身穴道的门户,经皮肤贴敷补入阳热之药,充盈阳气,最为事半功倍。[3]

除了三伏贴,现在可以着手去做的,是帮宝宝艾灸。如果觉得艾灸比较难,还有简单点的方法,即睡前可以在宝宝的肚脐、后颈大椎穴位置贴暖宝宝。注意要隔着衣服贴,避免烫伤。

还有一种更天然的方法,就是晒太阳。早上9~10点、下午4~5点,太阳不太强烈、无风无雨的时候,带宝宝出门晒晒后背、头顶、脚丫。注意不要让宝宝过于兴奋、跑跳、大汗淋漓。

3种食物驱阴寒,把阳气吃进小肚子

冬吃萝卜夏吃姜。从现在起,可以给宝宝吃点略辛温的食物了。我们之前说过,夏天给宝宝炒菜,可以适量加些葱姜蒜。注意选姜时老姜偏辣,下锅炒菜的时候一定要放少量。嫩姜味道平和一些,可以在宝宝消化好时烹煮嫩姜炒牛肉,只吃牛肉不吃姜。给宝宝煮豆浆,蒸鸡蛋羹,煮粥,也可以加姜温补。

姜汁豆浆

材料:生姜片5g,黄豆50g。

做法:黄豆浸泡8小时,洗净沥干水分,倒入豆浆机、加入姜片,注入适量清水后打成豆浆;滤渣后即可用少量糖调味饮用。

功效:驱寒温阳、开胃健脾、温补气血。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宝宝可服。

姜汁红糖水

材料:生姜片5g,红糖5g。

做法:材料入杯,开水泡10分钟后,放温,分次服用,1周1次。

功效:驱寒温阳、开胃健脾、温补气血。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宝宝可服。

红糖+红枣+粥

宝宝着凉时,喝一碗红糖水可以较快发汗驱寒。

注意红糖相对燥,不是虚寒体质很明显的宝宝,不建议经常喝。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但不建议宝宝像大人那样把红枣当零食吃——会过补。红枣搭配粥服用恰到好处。

粥也是夏天温补的好食物。李时珍认为“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但宝宝也不宜餐餐吃粥,容易消化不良。隔几天一食,不仅好消化,更能较好融合各类食材,比较好地健脾、温补。

糯米红枣红糖粥

材料:糯米30g,去核红枣2枚。

做法:糯米、红枣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小时,放入红糖调味后分次服用。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无病痛、消化好时食用。

预防冬季常犯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吃白果山药红糖粥。

白果山药红糖粥

材料:白果5个,山药20g,红糖5g,大米30g

做法:白果去壳去膜,清水浸泡30分钟;材料下锅,加约3碗水,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小时,放入红糖调味后分次服用,只吃粥水,不吃渣。

功效:补中益气,消暑祛湿,健脾敛肺。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无病痛、消化好时食用。

宝宝有热,先清热后补阳

论是艾灸还是温补阳气的食疗方,即使再温和,也是偏温、偏燥的。宝宝如果有热证,就不适合用这些方法补阳气了,要先对证清热。

可以这样快速判断:有热证的宝宝,常有草莓舌+手心发热的症状。

如果宝宝常常想喝水,还爱喝冰水,有嘴唇干燥、皮肤干燥等缺水表现,多是出汗过多、阴津匮乏导致的热。要补津液。

如果宝宝有口气,大便、睡眠不正常,多是积食过久导致的热,要清积食。

如果宝宝表面有热,但肚子、脚丫冰冰凉,还常腹泻,多是上热下寒或外热内寒,调理起来比较复杂,建议按医生指导调理。

等热证消了,再帮宝宝温补阳气。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小病小痛时,不能温补。   

视频

参考文献

  1.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disease/202006/t20200612_1623502.shtml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3.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