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关税壁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税壁垒亦称“关税战”。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限制这些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目的。因其像高墙壁垒一样把国外商品挡在墙外,从而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名。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普遍高筑关税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经过多次谈判,关税水平已大幅度下降,但关税壁垒仍不失为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关税壁垒也是迫使对方国家降低关税的有力手段。

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阶段是一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应。一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在世界贸易中的参与程度,最终是以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贸易政策的选择同样也必须与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运用合理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本国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贸易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至少关税收入增加 生产力发展目标:开发潜在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生产能力 外部均衡目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手段包括外汇管制、多重汇率、外汇贬值、配额及关税等。 经济稳定目标:维持国内外本国商品的价格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

15世纪到17世纪:重商主义 18世纪到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抬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协调贸易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进出口公平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壁垒的含义及性质

国际贸易壁垒是指存在于国家之间,旨在对本国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实施保护,而对外国产品进口实施某种程度限制的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政策措施的总称。 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阶段与贸易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阶段是一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应。一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在世界贸易中的参与程度,最终是以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贸易政策的选择同样也必须与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运用合理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本国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贸易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至少关税收入增加 生产力发展目标:开发潜在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生产能力 外部均衡目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手段包括外汇管制、多重汇率、外汇贬值、配额及关税等。 经济稳定目标:维持国内外本国商品的价格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

15世纪到17世纪:重商主义 18世纪到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并存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抬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协调贸易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进出口公平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壁垒的含义及性质

国际贸易壁垒是指存在于国家之间,旨在对本国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实施保护,而对外国产品进口实施某种程度限制的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政策措施的总称。 保护性 收入性 双边(多边)性 波及性 报复与反报复性 交叉性、复合性与可变动性 对经济的扭曲性 对经济的调节性 我国对贸易壁垒的认定

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分类

进口税 出口税 过境税 按征税目的分

财政关税 保护关税 收入再分配关税 按征税计量标准分 从量税 从价税 混合税 滑准税 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情况分类 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 特惠税 普惠税 海关税则

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口、出口的应税商品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般包括两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