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公信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公信俗

關公信俗屬於傳統民間信俗,是民間信仰關公的各種習俗的統稱,它是一種傳統信仰文化

2008年由運城市、洛陽市申報並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992 X-85),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洛陽關林管理處、山西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獲得「關公信俗」保護單位資格。

基本內容

中文名:關公信俗

含義:民間信仰關公的各種習俗的統稱

申遺時間:2008年

保護單位:洛陽關林管理處、山西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

屬於:民間信俗

實質:一種民間信仰文化

申遺城市:運城、洛陽

信俗特點

1、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信仰,關公信俗文化的地域和群眾基礎的廣泛性。關羽戎馬一生,征戰南北,其傳奇故事從關公故里傳播到各個角落。「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 」,就是關公信俗地域廣泛的最好寫照,近代隨着華僑的飄洋過海,他們也把信仰關公的習俗帶到了全球各地,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就有對關公的信仰與傳播。「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孺」,從古代的帝王將相到巷陌婦孺,從現代的政要商賈到平民百姓,人們都信關公,敬關公,拜關公。這個群體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

河南洛陽的關林是我國唯一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築群,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它因葬有關羽首級而形成廟祀,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形成今天廟會的基本規模。關林廟會於每年春、誕、秋三祭日即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舉行,祭祀儀式匯集了獅舞、鼓舞、武術、雜技、麵塑、海神、高蹺曲子等洛陽地方民間藝術,同各種信俗傳說融為一體。

2、 關公信俗文化體現出的集體性和培育社會的一致性。關公信俗已不是單純的個人迷信偏好,而是由歷史發展演變成一種社會群體的信仰。其傳播的主導載體多為民間團體舉行的祭拜,廟會,戲文演藝等活動。人們信關公,已經意識化並承認他是忠義誠信的楷模;信奉他是財神和保護神能給人們帶來財運和平安吉祥;公認他祖居河東郡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人;認同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是他的生日等等約定俗成的精神意志,這些體現出人們信關公的一致特性。

3、 關公信俗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性特徵。這個民族性是由漢民族性演化而來的整個中華民族性。關公祖居河東郡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屬中原地域,是漢蜀名將,初為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忠義英雄,後其忠義精神為歷代統治階層所推崇,誠信精神被商界奉為經商信條,禮、仁、智為儒家尊為人倫典範,勇武為平民所敬仰。歷經頂禮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聖,終演變為威震華夏的中華武聖。[1]對關公共同的信仰增強了整個華夏民族的認同感,在一定意義上強化並凝聚了民族精神,這是任何外來宗教信仰民俗無法替代的。

核心與實質

人們敬關公,拜關公,實質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種精神寄託,一種所有華人的美好願景,這種精神和願景由抽象而逐步完善,因關公而具體而完美而凝聚積澱為一種信仰文化: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仁、勇、禮、智、信,蘊涵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着儒學的人倫精義,並為佛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民族的道德靈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關公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參考文獻